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子居

《北京图书馆藏甲骨文书籍提要》文本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8、殷契卜辞

  容庚、瞿润缗编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5月北平哈佛燕京学社出版,石印本,线装,三册。

  第一册,包括容庚序、甲骨拓本图版,著录甲骨八百七十四片。第二册,包括凡例、释文,编者对八百七十四片甲骨逐一考释。策三册,文编(即索引),包括正文(分十四部)、附录、备查、检查。

  作者在序中谓,“十八年(1929年)五月,余为燕京大学以千金购得徐坊所藏甲骨千二百片于德宝斋,徐氏所藏虽不详其购置年月,然彼卒于民国五年,其时赝品犹少,故此中伪刻不及百分之一,今既加以淘汰,使不至真伪杂糅,则所存者自可信据。……遂于暇日选取八百七十四片,命工拓之,略事排比,时瞿子润缗从余治甲骨文字,属其同为释文,并撰集文编附于后。商承祚、唐兰、董作宾、魏建功诸先生,复为校勘一过,取以印行,庶几为甲骨文字多一参证焉。”

  八百七十四片甲骨中,包括二百三十一片卜骨(1—231号),六百四十三片卜甲(232—874号)。卜骨与卜甲按内容分类,依祭祀、田猎、往来、征伐、卜旬、卜夕、受年、天气、其他等项次序排列。其时代以第一期为多,第二期、第五期次之,第三、四期甚少。

  有一些内容较重要的卜辞,如:第20片,“甲戍翌上甲,乙亥翌报乙,丙……报丁,壬午翌示壬,癸未……翌大丁,翌……”,可证王国维论证殷先王世次上甲、报乙、报丙、报丁,主壬、主癸之次序是完全正确的。又如:第6片,“大示卯一牛,小示卯叀羊”(释文错释为“翌辛卯一牛,小示大示卯叀羊”),据此片可以推知,殷人祭祖,大示一般用牛祭,小示用羊祭。

  第三册文编收本书所著录的甲骨文字,排列依《说文》分为十四部。《说文》所无,而偏旁可识之字,则附于各部之末,不可识者则归入附录。合文附于各字之末。最后附检字,把可以隶定的字以笔画多少为序排列。

  本书有拓本、释文及索引,对读者查找有关卜辞的材料,颇为方便。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19、卜辞通纂

  郭沫若著。1933年5月(日本昭和8年)日本东京文求堂石印本,《通纂》合别录一、别录二、考释、索引共四册,线装。

  第一册收甲骨拓本与照片共九百二十一片,前有序文、后记及序例。本册之甲骨可分为三部分:

  一、正文,著录甲骨七百九十二片(书中的编号是八百片,但内有跳号八个,即缺340~347片,多采自《铁云藏龟》、《殷虚书契前编》、《后编》、《菁华》、《铁云藏龟之余》、《龟甲兽骨文字》等书及马衡凡将斋所藏甲骨拓本。

  二、别录之一,著录甲骨四十二片,包括大龟四版拓墨,新获卜辞拓本二十二片,何氏甲骨拓本十六片。

  三、别录之二,是日本所藏甲骨择尤,著录甲骨八十七片,均是照片。包括十一家藏品:岩间氏藏大龟一版,河井氏藏大龟一版,中村氏藏巨兽骨一片、甲骨十七片,桃山中学藏兽骨一片,田中氏藏甲骨十九片,中岛氏藏甲骨八片,东洋文库藏甲骨七片,上野博物馆藏甲骨七片,东京帝国大学藏甲骨十四片,京都帝国大学藏甲骨七片,内藤湖南氏藏甲骨四片。

  第二册,考释第一册所录甲骨第1~362片。第三册,考释第一册所录甲骨第363~694片。第四册,考释第一册所录甲骨第695~800片及别一、别二之甲骨,并附“书后”、“勘误”、“索引”。

  过去著录的甲骨,有的是一版之折,散为数片者。本书发表的拓本中,作者在整理时,作了缀合,由四片缀合者一片,由三片缀合者二片,由两片缀合者三十片。

  甲骨拓本编排目次,按1、干支,2、数字,3、世系,4、天象,5、食货,6、征伐,7、畋游,8、杂纂。索引分人名、卜人名、地名三类,各类又按笔画顺序排列,后是奇字。

  本书的考释简明通俗,至今仍可作为初学甲骨文的一部较好的入门书。考释中有不少新见解,例如:考定殷王阳甲、沃甲、河亶甲的名字;证明殷代祭典先妣特祭而仅祭所自出之妣,犹存母权时代之残遗;推断卜辞迄于帝乙,卜祭文武丁及武祖乙的卜辞都是帝乙时代之物等等。此外,作者还考释出一些新的字和词。

  对本书的评论,有刘节:《评卜辞通纂》,载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6月《燕京学报》第十三期,“国内消息”栏。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甲骨文

  王子玉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8月,与《金石录》合一册,载《续安阳县志》中。

  本书包括序、正文。目录如下:

  一、殷墟文字著作书目一览表,
  二、殷墟古物发现年月考,
  三、殷墟出土古物表,
  四、殷墟沿革表,
  五、殷时邑东故大河图考,
  六、邑西五里小屯村摄影,
  七、殷商世系考,
  八、殷商世族今古文字对照表,
  九、腹甲外面左右部位图,
  十、腹甲里面七十二钻图,
  十一、大甲四版影印图,
  十二、大甲四版写真,
  十三、四大龟版释义,
  十四、甲骨文分类。

  在甲骨文分类一项中,共录甲骨文一百七十二版。包括:一、祭祀类四十五版,二、征伐类七版,三、祈求类十版,四、告享类七版,五、建设类二版,六、雨霁类十四版,七、行止类十五版,八、巡省类七版,九、命令类六版,十、灾异类四版,十一、婚姻类六版,十二、旬夕类八版,十三、田渔类十一版,十四、杂卜类十九版,十五、补遗五版,十六、兄癸彝正误六版。

  本书之甲骨是以摹本木刻入录,故字体风格有些失真。这些甲骨又分别著录于《殷虚卜辞》、《殷契粹编》、《殷虚文字甲编》、《甲骨文录》、《殷虚书契前编》等书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1、殷虚书契续编

  罗振玉编。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9月出版,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六卷六册。又,1970年台湾艺文印书馆重印。

  第一册有罗振玉序。

  罗氏在序中谓,自《殷虚书契后编》出版后,“十余年间,复得墨本约三千纸,欲为类次以续两编”。“以一月之力,就此三千余纸,选三之二,成书六卷。往昔《前》,《后》两编,约得三千余纸,合以此编,总得五千余纸,虽不敢谓殷虚菁华悉萃于是,然亦略备矣。此二千纸中,大率为丹徒刘氏、天津王氏、北京大学、四明马氏所藏,其什之一,则每见估人所售,于千百中遴选一、二而手拓以存之者。“

  《续编》共录甲骨二千零十六片,其中辑自《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字》五百七十片,《簠室殷契征文》七百五十五片,凡将斋所藏八十三片,北京大学所藏一百八十三片,此四项合计一千五百九十一片。

  全书拓本,内容丰富。其排列大体依祭祀(卷一、二)农业(卷二),征伐、方国、往来、田猎(卷三),干支、天气、诸妇、旬夕(卷四),疾病、人名、杂卜(卷五),卜旬、卜王、其他(卷六)等项为次序。

  这二千多片甲骨,五期均有,以第一期为多,第二、五期次之,第三、四期较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2、殷契佚存

  商承祚编著。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0月金陵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丛刊甲种,珂罗版影印拓本,线装,二卷二册。

  第一册包括董作宾序、唐兰序、作者序、拓本图版。第二册包括凡例、考释。

  作者在序中简述了这批甲骨的来源,它们包括八家藏品:

  一、北平孙壮藏,本书1~21页,1~193,一百九十三片。
  二、侯官何遂藏,本书22~27页,194~254,六十一片。
  三、美国施密氏藏,本书28~32页,255~316,六十二片。
  四、冀县王富晋藏,本书33~35页,317~343,二十七片。
  五、丹徒陈邦怀藏,本书36~37页,344~373,三十片。
  六、海城于省吾藏,本书38~40页,374~380,七片。
  七、江夏黄浚藏,本书38~40页,381~440,六十片。
  八、番禺商承祚藏,本书49~92页,441~1000五百六十片。
  
  其中,862~869,915九片是冯汝玢藏,987~994八片是柯昌泗藏,故商氏所藏实为五百四十三片。

  这一千片甲骨,包括第一至五期,但较重要的是一批第三期廪辛、康丁时代的。如:255-。316片,大多数属廪、康卜辞,其出土地点在小屯村北大连坑附近。

  董作宾在序中指出:此书第一期贞人有宾,第二期贞人有行,第三期贞人:有冘、宁、犾、逆、口、彭、卯。

  此外,本书的426、427,518是有关田猎的雕骨刻辞,其正面均有精美的花纹,427片在字中还嵌绿松石,这在殷代甲骨文中属罕见之物。

  对本书的评论,有刘节:《评殷契佚存》,载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2月《北平图书馆馆刊》七卷六号。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3、邺中片羽

  黄浚编著。共三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一册。初集出版于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二集出版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8月,三集出版于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月,珂罗版影印,线装。

  本书收集铜器、玉器、骨器、陶范、甲骨等物。

  初集,上卷前有柯昌泗序,下卷收录甲骨二百四十五版;二集,上卷前有于省吾序,下卷收录甲骨九十三版;

  三集,上卷前有于省吾序,下卷收录甲骨二百一十四版。总计三集共收甲骨五百五十二版。

  1972年,严一萍将三集所录的甲骨并合为一集重印,在重印本跋中,他指出《邺中片羽》与《殷契佚存》有许多处整页相重,这是由于商承祚先借黄氏所藏拓本影印。两书重出的页数如下:

  《邺初》《佚存》《邺初》《佚存》
  24页  42页  34页  45页
  25页  40页  35页  38页
  26页  41页  36页  43页
  27页  44页  43页  48页
  28页  39页  47页  47页
  30页  46页

  本书收录的甲骨,第一期至第五期均有。初集和二集以第一、二期为多,三集则以第三、四期为多。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4、衡斋金石识小录

  黄浚编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2月北京尊古斋影印本,线装,二册。

  本书共收录古器物八十八件。

  第二册录雕花骨二片,其上有刻辞。一片是“隻白兕”(第44页),其拓本已见于《殷契佚存》第427片。另一片是著名的“宰丰骨”(第:45页),拓本已见《佚存》第426片。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5、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The Couling—Cbalfant Callection of Inscfibed 0racle Bone)

  [美]方法敛(Frank H·Chalfant)摹,白瑞华(RoswellS·Britto)校。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12月商务印书馆石印本,线装,一册。

  本书摹录库寿龄和方法敛藏甲骨一千六百八十七片,包括甲一千零十六片,骨六百七十片,鹿角一只,前附白瑞华序。

  这批甲骨,后来库、方二人分别售与美、英四家博物院:

  一、苏格兰博物院七百六十片,即本书1~37页,1~760号。
  二、美国卡内基博物院四百三十八片,即本书38~66页,971一1408号。
  三、英国伦敦博物院四百八十五片,即本书67~131,1506~198号。
  四、美国芝加哥费尔德博物院四片,即本书132页,2175~2178号。(各部分之间不相连续的号为缺号。本书共缺492号。)

  在摹本中杂有许多伪刻。《殷虚卜辞综述》第652页中指出刻伪的片号可资参考。全部伪刻的七十片,部分伪刻的四十四片,可疑之片四片。

  又,《库》1506是刻有家谱的一片大骨,学者们对此片是否伪品,持有不同的看法①,这个问题至今仍悬而未决。

①参见胡厚宣:《甲骨文“家谱刻辞”真伪问题再商榷》;于省吾:《甲骨文“家谱刻辞”真伪辩》,两文均载《古文字研究》第四辑,1980年12月。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6、柏根氏旧藏甲骨文字(Bergen Co11ection of the Inscribed Orac1e Bone)

  [加]明义士编著。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线装,一册。又,同年在《齐大季刊》六、七期登载。

  全书包括著者序、拓本图版(每片拓本旁附摹本)、考释,共著录甲骨七十四片。

  本书之甲骨是库寿龄、方法敛收购,后转售柏根氏。大多数均属小片甲骨。其时代除几片为第二期、第四期外,其余全部是第一期,即武丁时期之物

  本书的考释多数是正确的。但作者把宾、壳、争等贞人认为非人名,“乃表示龟卜一部分事类之专门名词。”又把“帚姘”之“帚”,释为“归”,则是不妥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7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27、殷契粹编

  郭沫若编著。1937年(日本昭和12年)5月日本东京文求堂石印本,线装,五册(拓本二册,考释三册)。又:1965年5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辑,列为考古学专刊甲种第二号,科学出版社重新出版,十六开本,一册;1976年2月:日本东京三一
书房重印。

  1965年的新版书,图书部分换用了新拓的善斋旧藏甲骨拓本,按照原书号码编排,因而拓本印刷清晰。新拓本全部按甲骨原形拓全,有些拓本增加了字数,增出的文字由胡厚宣考释,列表附书后。全书由于省吾校阅一遍,于氏的一些看法,录于眉批。索引由考古研究所重编。

  1965年新版书,目次如下:一、序,二、述例,三、甲骨拓本(一千五百九十五片),四、考释,五、追记二则,六、编后记,七、新换拓片中增补及并号表(附释文),八、干支表,九、殷代世系图,十、索引。

  本书的甲骨为刘体智所藏。作者从中选择1595片加以排比和考释,其分类大体与《卜辞通纂》相同。这些拓本的时代,包括甲骨分期的第一至五期,其中又以第三、四期卜骨为多。卜辞内容相当丰富,有不少精品。如:《粹》第1222片“贞:王令多羌坚田”:《粹》第597片“丁酉贞:王乍三師,右、中、左”等,都是研究殷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考释简明扼要,多有创见。如:关于殷代先公之排列次序为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粹》,113、114提供了更多的例证,以助证王国维的说法,纠正殷本纪之误;作者据《粹》17“出入日,岁三牛”一片,谓“日之出入有祭,足证尧典‘寅宾出日’及‘寅饯入日’之为殷礼”。从《粹》1326片及其次五、六片“卜王”辞,每片所标数写之间隔不仅一骨之中者相等,即普通诸骨均约略相等,推测殷代必有简单之尺度单位,每一间隔可能是一寸,约当于0.029公尺,殷尺比周尺要大二寸,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7 13:35 , Processed in 1.06359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