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温侯

关于《吴命》中的从孚从攴的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5 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來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大概都是簡帛抄書造成的啊

发表于 2009-2-25 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放大看了看,還是不能確定到底是頓筆太厲害了,還是重新又起的一筆。
发表于 2009-2-25 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仔細比較了“又”和“子”下部的寫法,確定你的意見是正確的。我過於關注上部的形狀了,從下部的寫法看,確實是“子”。
发表于 2009-2-26 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質疑的很是, 因為我這想法本是沒根據的

其實啊是我自己在胡想[子]的今字如此,上部的變化自簡帛可見,而保的俗字也變口為子

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也差不多吧(看辭牽兩字絲玄構形變形就得這印象)

這麼說金文婚字也有點可能吧, 如果是這樣,在簡帛前或是後代書寫變體也都是會發生的

漢字繁簡正俗原本就很難真正界定清楚哪個字是先後本借字

難保一個考古新發現就推翻一缸子專家大師的定論

文字考古還真是條不歸路啊

 

[此主题已被 marc 在 2009-2-25 22:42:49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2-26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marc:

版主質疑的很是, 因為我這想法本是沒根據的

其實啊是我自己在胡想[子]的今字如此,上部的變化自簡帛可見,而保的俗字也變口為子

强強,公[谷],句勾,口ㄙ的分化也差不多吧(看辭牽兩字絲玄構形變形就得這印象)

這麼說金文婚字也有點可能吧, 如果是這樣,在簡帛前或是後代書寫變體也都是會發生的

漢字繁簡正俗原本就很難真正界定清楚哪個字是先後本借字

難保一個考古新發現就推翻一缸子專家大師的定論

文字考古還真是條不歸路啊

灾梨祸枣啊,啧啧,啧啧啧

发表于 2009-8-15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孚攴)字又見於古本《尚書》「敢」字與「奏」字的隸古定字形,所以林志強先生將楚帛书“思a奠四亟”釋為「奏奠四亟」。(《古本《尚書》文字研究》頁37-38)。由楚文字來看,林說不可從,蓋隸古定之後的字形並無法完全對應戰國文字。《楚帛書》此句應從小溫侯兄的意見,讀為「保」。不過如18樓一上兄所說,(孚攴)字並非「保」字,畢竟從目前楚文字的材料來看,「保」字或從「保」的字,其「子」旁皆有一筆或二筆,從未見省略。(孚攴)字應分析為從攴「孚」聲,讀為「保」,孚、保古音相當接近,如《說文》古文「孚」從古文「保」為聲可證。

  其次,《集成》04620-04622叔朕簠:「以(孚欠)稻梁」,郭沫若《大系》頁224指出:比對其他銅器文例「用盛稻梁」來看,(孚欠)與盛必同意,可讀為「保」。他認為(孚欠)是俘的異文,與「保」音同故可通假。《金文形義通解》頁2196也說:「(孚欠

发表于 2009-9-2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天學長說:不過如18樓一上兄所說,(孚攴)字並非「保」字,畢竟從目前楚文字的材料來看

,「保」字或從「保」的字,其「子」旁皆有一筆或二筆,從未見省略。

 

125×156

我亂講幾句,吳命的這個字右从「攴」,攴旁上半是L形,已有學者指出是齊系文字的特徵,

(馮勝君《郭店簡與上博簡對比研究》頁263),確實楚系「保」字示很少看到子的左右兩撇省

略的情況,

但在三體石經古文中「保」字作「135×181」(何琳儀先生摹本《通論》頁65),子

旁左右並無兩撇,石經古文保字的另一形右邊多添一撇(可參張富海先生:《漢人所謂古文之

研究》頁116-117),張先生認為省略兩撇的這個字形「可能是寫脫了一筆」,似不必,我們

從這個字可以知道齊系文字的「保」字,可以直接寫作从人从子,其實這種寫法早在甲骨、

金文中就出現,只是楚簡罕見,使我們不熟悉,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石經古文的保字

,也是聯繫「」、「[孚欠]」二字音義的重要證據。

[此主题已被 佑仁 在 2009-9-27 11:13:57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6:15 , Processed in 1.06128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