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沈瑞清

与刘洪涛先生讨论“也”的归部及相关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25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位提到的问题,俺自个儿只是一知半解就跑过来瞎掺和掺和稀泥蹚浑水而已要动真格的恐怕就只能靠边站喽hh%;

        何琳仪老师有《也只考辩》一文,《上海文博论丛》20053 《陆宗达纪念文集》,只见过目录及大纲;原文没见到,所提到的例子印象中有出乎几位讨论之外者,《集成》5906那个尊的器主名好像是(?)如下: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2-25 12:27:31 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2-25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语词,“只”当是“也”的分化字,不但形体有关,而且读音亦近——楚简中已见混用现象&&%

    “也”与“它”混用当是音近的关系,二者本非一字;(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早就说过)&&%

    所以,&&&%&*(&%…&&%…*——当***(&……&…&&%…%…&&%…然%— —&&%&*……将形体近似可能混用读音亦近可能假借的字来讨论古音,很容易地~~~~~~俺就~~~~~~现在还没绕过圈儿来~~~~~~

发表于 2008-12-25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就是“施”字么?

想起了——“施”似乎是先秦常见的人名~~~春秋时齐国有栾施~~~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2-25 12:30:06 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2-25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先生文又载北师大编《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第三辑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阜阳汉简《苍颉篇》C010有下面一段:

爰歷次貤,繼續前圖

如果隶定无误,可能是从“也”声的字和鱼部“图”相押韵的例子(但和{}的中古支、脂韵读音有冲突),《文物》1983.2的摹本右旁很怪,似乎比“它”少一笔,和“也”又不像?请有办法看到原形(《中国简牍集成》14册收了全部图版)的先生帮忙核查!先谢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一条关于“兮”的材料

也许东山兄早注意到了:

沈兼士《杨雄方言中有切音》(《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又收入《杨雄方言校释汇证》)认为杨雄已经用反切“人兮”暗切“臡”,我觉得很有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善辩者狡辩

东山兄说:作为语词,“只”当是“也”的分化字,不但形体有关,而且读音亦近——楚简中已见混用现象&&%

很抱歉我还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楚简中部分“只”和“也”混用的文字情况一定要用语词层面的“读音亦近”来解释。

如果要狡辩的话,即使证明“只”是从“也”分化出来的(在看到相关论文前恕还不能同意)分化字也可以是一形两用,好像没人说过“大”和“夫”有“不但形体有关,而且读音亦近”?重要的是“只”作声符时和“也”字形不同(如果没理解错赵平安先生是这样说的)!

发表于 2008-12-27 0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麼?先是两位把俺绕晕了,现在還沒转過圈兒來;现在,俺又返過头去将沈兄绕晕了~~~~

——俺说“作为语词”(是指作为语气助词),意思是强调说明两个字的语法功能一致,意义接近,可以换用——犹如今人表达强烈感情用“****啊”古人就用“****兮”是一样的:)——“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今人翻译成白话就说:爹啊妈呀为啥不谅解人嗄~~~

“只”与“啊”二字不是作为语词功能一致么?:)也、只同理啊~~~

——   至于“形体有关”,“而且读音亦近”,为啥要说“读音亦近”呢?俺具体是如何想的?至少楚简中能见到混用情况啊~~~

    同时,若只、也字并非俺胡咧咧的所谓“形声字”,而是前人所说的是指事字的话,理论上的解释倒可以参考于省吾先生“附划因声指事字”的说法,——这文章好找,《甲骨文字释林》后面就有。【不像俺提到的那篇文章刘兄指出又见于哪里哪里俺还是没那本书还是看不到】~~~~~~

   依此观点,俺可以越俎代庖这样表述一遍:只字是在也字这个指事字的基础上分化形成的,在下部笔画上添加一笔(所谓附划)而成,但仍以也为声(所谓因声)。

    〇(及)亓(其)〇(葬)~,皆爲亓(其)容  也————————————只 既~(躋)於天

所以俺说“读音亦近”啊~~~

   俺毫不谦虚地客气一下:两位讨论的古音问题俺不懂,所谓关于“兮”的种种说法仅耳食之谈,就不提了,自个儿替自个儿遮丑吧~~~

 

[此主题已被 东山铎 在 2008-12-28 23:26:51 编辑过]

发表于 2008-12-28 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甲骨文“兮”字已见,跟“也”和李师所释老簋之“也”大概不会有关系。

语气词“兮”,就是今天的“啊”,应归歌部。相关问题可看《古韵通晓》。

发表于 2008-12-28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山兄所举所谓“施”确实从“也”,但既然从“也”,就不是“施”字。因为从文例看,睡虎地简从“它”从“於”的那个字,就是后代的“施”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1:50 , Processed in 1.0652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