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语吴语等民族性语言的语音底层特征并非是汉语的,汉语和汉字只是引入的部分而已] 這樣的說法,等於是將閩語吳語與漢語切割,並且視為不同來源與內容的幾種語言,或者是將百越語視為底層而加上上層的所謂漢語形成閩吳語結構, 這樣的說法很讓人驚奇,因為所謂的[語音底層特徵不是漢語的],到底哪來的證據說明呢? 文章中所謂的閩語[念一/的入声字是方言里的常用词,体现口语层语音特点,念…P t、一k反倒是后起的。]事實上現有的閩南語田野調查就陷入閩南語各種小方言語音變動劇烈, 無法整齊劃分的困境, (如建德一帶入聲全歸-k) 如何分辨先後呢? [方言里的常用词,体现口语层语音特点]就很好笑, 我們今天跟別人到別常常說掰掰, 很少說再見, 難道掰掰時間比較古嗎? 閩南語分為文讀與白讀兩個完整系統, 這在漢語方言裡可說僅有, 文白的使用是整個融合在語言當中, 語音論證以唐人詩文紀錄更是蛋頭學者乖論, 唐初福建才開始開發, 陳政陳元光父子尚未入閩, 當時沒有閩語, 實際上閩南語有極大的族群是畬族原住民族先同化於客家, 再同化於福佬, 這裡的福佬是不同時代為了逃避北方胡人從河南移到吳中然後逐漸才到閩南的古代中原漢人 他們說的話難道不是漢語嗎? 又者今天說北方官話的北方人說的話算是漢語嗎? 我最早想用閩南話求證甲骨金文文字, 是因為讀到成王桐葉封弟的故事, 請問中國現在還有哪個方言桐唐同音? 詩經的韻文就更不用講了, 甲骨文常見的(高)兮是今天閩南語常用詞, 這種語言資料還存在在哪個方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