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532|回复: 1

图像与铭文考古学的新视野——读《另一种古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2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图像与铭文考古学的新视野

——读《另一种古史》
作者:王 牧

        《另一种古史——青铜器纹饰、图形文字与图像铭文的解读》是三联新近推出的艺术史丛书中的一本。这是一本既让人感到新鲜,读来又颇耐咀嚼的书。新鲜是以往罕有学者综合运用青铜器上的三个视觉媒体来解读和探讨古代中国历史,正如作者自述,其立意和立足点有别传统与常规,可谓别开生面。然而它毕竟是一本探讨中国早期社会与意识形态方面的书籍,需拓展视域,打开思路,通过所能获得的考古例证,反思、检讨以往的研究方法与结论,再论青铜时代早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并力图勾勒出中华文化在始创和形成进程中的复杂形态与特性。作者的这种抱负、勇气与决心很坚定,想来其探索历程也很艰辛。所以,讨论的话题和考古资料或许是大家熟悉的,但其涉及的厚重历史和缜密的探究过程着实也需要读者仔细研读,方能领会作者环环紧扣的考释和阐述的核心思想。

        该书共分四个部分。最用功研讨的是青铜器上的三种视觉媒体,即图形文字、图像铭文和纹饰,以及三者的来源和相互关系。其中图像铭文则是作者的新发现,这个被忽略的“灰色地带”,也是激发作者最初走上探求之路的重要缘由。

        第一、二两个章节主要是确立思考方法与探索路径。作者总结、回顾和评析了青铜器图形文字与纹饰的研究历史,并提出批评和质疑,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青铜器图形文字研究,始终囿于郭沫若的族徽理论,但事实上族徽理论和其他关于青铜器纹饰与图形文字的解释均面临考古发现的挑战,需重新加以检讨。

        在第三、四章节中,作者用大量的考古实证来阐明青铜纹饰、图形文字、图像铭文之间的可能渊源,揭示它们在何时、如何、又为何起源于同一“家族”,勾勒出了青铜纹饰与图形文字史前渊源的发展与演变特征,并指出中国文化与宗教的一些最基本的特征已孕育在史前时期。

        第五章重点解析了作者的新发现——图像铭文。它是一种既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纹饰,也不能归于图形文字,但又兼具铭文效用与纹饰外表的独特视觉载体。作者认为它起源于史前,是当时许多文化或氏族共同礼拜的动物神灵的孑遗,其承载了流行于远古的跨越氏族和文化的神灵或徽识,是史前信仰在青铜器这种新媒体上的另一种形式再现。

        在第六章中作者着力证明图形文字大多没有起到族徽或徽识的功能,在深入分析考古信息基础上,提出释解图形文字的新理论,即其主体是祭祀礼仪标志和作器时的占卜记录,少部分或为族徽和其他专用名词等。

        第七章则主要探讨了青铜器纹饰的起源、演变、功能和含义。认为从本质上讲青铜器纹饰是史前至商代、西周初期延续崇拜的动物神灵整合、同化,表现了当时的“泛神动物”崇拜。它不仅肩负装饰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承担传播青铜时代早期宗教信仰和政治教化的责任,并为青铜礼制网络体系内所有政治势力共同接纳。即使在有着顽强地域特色的蜀地,其青铜文化(三星堆)也仍然深深地烙下商文化的印记,

        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还提出了商代青铜礼器网络体系的新概念,并且通过考古资料,基本勾画出它的分布图。强调青铜礼器是图形文字、图像铭文和纹饰三种视觉媒体的展示平台,也是二里头文化和商王朝所创立的独特礼制体系中三个功能不同,又根源相亲,题材交叉,相辅相成的有机组合。在结语中,作者进而指出史前晚期的城市革命、商周宗教的异同以及中国文明的基本特性。

        书中有许多考古个案分析,然而不拘泥于细节的探究和考古材料的罗列,立足综合性的整体研究和理论框架的探索,且跨学科、多视角交叉融合,是作者贯穿始终的写作主旨和研究思路。

        由于本书成稿于上世纪90年代初,2000年已发行英文版,虽然在此次中文版修改时充实了一些重要的考古新发现,但仍有未收录的近年考古信息。比如在讲到良渚文化冠形器时,有一个考古材料是值得关注的,即1999年发现于浙江海盐周家浜十三号墓中镶嵌“冠状饰”梳背的象牙梳的出土,虽然这并不等于说冠形器的功能问题已完全解决,但它具体展示了一种使用方法。

    

发表于 2009-3-26 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版主好书推介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0:20 , Processed in 1.0488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