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清理墓室内的淤泥。开棺后,发现成批有字简,墓室的核心内棺将于近日打开。 本报记者 田振龙 摄 出土陶器漆器及竹简,内棺将于近日打开,专家估计墓主尸骨很难保存完整 长江商报消息(记者 吴边)经过精心准备,昨日位于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嘴湾武咸城际铁路工地的战国楚墓终于开棺,埋藏地下2000多年的楚国贵族墓室重见天日。据了解,从墓室的规模和特征可以断定该墓室为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墓。目前,从墓室中已发现陶器、漆器、竹简和木质镇墓兽,其中竹简已送专家解读。据了解,墓室的核心部分——内棺将于近日打开。 专家介绍,此次发现的古墓是武汉市发掘的墓室面积最大的战国楚墓。 现场:外棺打开墓室分3层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江夏区山坡乡光星村丁家嘴湾武咸城际铁路工地的古墓现场时,发掘工作已经开始,大批考古工作者在开放的墓室内清理淤泥。记者在现场看到,两个墓室并排在一起均被挖开,之间有约5米的距离。两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墓道均朝东,南边的墓室较大。此时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南边的2号墓,而北边的一号墓的墓室里面都是积水。 在墓室附近的平地上堆积着几根黑色的木头,据了解,这些木头为棺椁盖板,表面已经炭化,无人知道其种类。记者站在2号墓室旁的高地上看见墓室里面被分为3层,其中最里层的内棺还没有被打开,上面被一层塑料布覆盖住。据现场考古队工作人员说,昨日上午6时许,他们打开墓室内的外棺,随后将外棺和内棺之间的淤泥清空。 发现:墓坑里有一盗墓洞 据在现场的武汉市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考古专家李永康介绍,他们正在挖掘的编号为M2的楚墓墓坑长7.2米宽5.5米,而编号为M1的墓坑长6.4米宽4米,但有一个盗墓洞。“2号墓的结构为上层是填土,接着为青膏泥、竹简、竹席,竹席下面是隔板然后才是内棺和分箱。从外观上看,这个墓室里面被分为了3个小室。”据了解,M2号墓坑内的是3重棺墓,有外中内三个棺木,其中外棺和中棺已经打开,只剩下内棺将于近日开启。“我们上午把回填土和青膏泥已清理干净,在坑底露出一个轮廓明显的木棺,还浸泡在泥水中,这个内棺长2.28米宽0.78米,近日将会打开。”不过由于是木质结构,根据墓穴内积水严重的情况来看,墓主尸骨完整保存下来的可能性较小。 出土:篆体竹简已送解读 据李永康说,发掘时在内棺上发现9片竹简。“这些竹简长30厘米,宽0.8厘米,单面有字,发现时对折放置。上面有红色,篆体手写字迹,目前已经给武汉大学竹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教授及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顺清解读,这些竹简比九连墩里面的无字竹简更有考古价值。”随后记者联系上陈伟教授,据他说,竹简还在紧张研读中,相关情况暂不便透露。 据了解,墓室内还发现一把带钮的鼓腹陶壶,一个疑似有彩绘的木质漆盘,一座已破碎的仿铜质陶鼎,同时在西南角发现了一个木质镇墓兽,因腐朽只剩底座,尚无法辨明是何兽。 ◇花絮 修铁路时意外发现墓室 据附近的施工方中铁十八局的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早些时候他们便来到此处修建武汉到咸宁的城际铁路。“之前我们把这里填高,修建了一条临时道路,但是车辆经过此处时都会使路基下陷。”施工方发现情况后对此处填沙,但是下陷问题仍旧没有解决。4月28日工地挖掘机突然挖出一块柱形木头,后又接连挖出四块,还看到一个宽两米多的洞口,洞口向外涌水,深度无法预测。工地人员判断可能是一处古墓,于是向有关文物部门汇报,并停止挖掘,并安排专人日夜守候。 新闻链接: 江夏战国楚墓初揭面纱 9片罕见有字楚简出土
图为:发现镇墓兽
图为:M2墓发掘现场 楚天都市报消息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乡丁家嘴武咸城际铁路工地,发现一处战国楚墓(本报5月9日报道)。经过近一个月抢救性发掘,该墓初步揭开神秘面纱。 记者昨日看到,编号为M2的楚墓坑墓盖打开,露出器物室和一具木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