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56|回复: 26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商务200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  者: 《音韵学方法论讨论集》编辑组 编
出 版 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 2009-6-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540
印刷时间:
开  本: 大32开
印  次:
纸  张:
I S B N : 9787100057707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定价:¥33.00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五四运动加快了西学东渐的步伐,中国语言学接受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已表现很明显,在音韵学领域高本汉的学说也传人了学术界。1923年汪荣宝受俄国学者钢和泰《音译梵书和中国古音》一文的影响,用译音对勘法来研究汉语音韵,发表了《歌戈鱼虞模古读考》,于是在中国语言学界激起了一场辩论。这是一场音韵学研究方法的辩论,极大地推动了此后汉语音韵学的发展和现代化。杨树达先生曾将讨论文章编辑成册,为查阅参考者提供了很大方便。
到了本世纪初,古音学研究又发生了一场辩论。起因是2001年12月8日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发表了《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演讲。

 目录
郭序
陈序
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
音韵问题答梅祖麟
梅祖麟《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讲辞质疑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
说“哂”
中国音韵学的性质与目的——从两个“事件”说起
王力先生的“谐声说”
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评梅祖麟教授《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等文章
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梅祖麟《中国语言学的传统和创新》商榷
梅祖麟《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读后感
诸家质梅文述要
传什么给下一棒——汉语史音韵学接力赛的省思
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一)
汉语音韵史与汉藏语的历史比较
论上古喉牙音向齿头音的演变及古明母音质——兼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建设创新型语言学
“美”字能归人微部吗?——与梅祖麟商榷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问题
简评潘悟云的《谐声分析与异读》
论谐声原则——兼评潘悟云教授的“形态相关”说
关于《小雅·正月》中“正月”的训诂问题
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之辨伪与求真
论“谐声”的鉴别及声符的历史音变
上、去二声源于韵尾说不可信
关于“去声源于一s尾”的若干证据的商榷
编后记

 书摘插图
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一 王力果真不懂“同声必同部”吗?
  讲话首先是集中攻击王力先生连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说的重要性都不知道,在自己的研究中不懂得利用谐声字的资料来解决问题。这就是王力先生同李方桂先生、董同龢先生所以分出高下的原因,并煞有介事地举出两个证据:一是王力先生用《诗经》押韵的材料给脂微分部,由于合韵较多,“并不坚持一定要分部”,结果董同龢在《上古音韵表稿》中参考谐声字给解决了,“老师不能证明的学说给学生证明了”。然后轻佻地挖苦讽刺说:“脂微分部的历史说明什么?如果我是王力,在30年代研究脂微分部,把南北朝诗人用韵的资料用尽了,把《诗经》押韵的资料用尽了,还是功亏一篑,不能证明脂微两部一定要分,我会想:还有什么资料可以用,用了以后可以把‘脂微分部’这个学说证成?如果我真正体会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力量,一定会去分析谐声字,不必等董同龢40年代的研究,就把脂微分部的问题全部解决。王力先生显然没有如此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没有真正体会段玉裁‘同声必同部’的力量。”二是“还有旁证”,这就是王力先生的《汉语音韵学》大量地征引清儒古音学的原文,讲段玉裁的古音学那一章征引了六段段玉裁的话,“惟独没有征引的是段玉裁最有名的论‘同声必同部’的那段。”(214页)经他这样一涂抹,王力先生似乎真的不懂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理论,似乎也真的研究古音不知道用谐声字材料。
  ……

[此主题已被 务虚子 在 2010-6-12 18:56:29 编辑过]

发表于 2009-7-1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王力先生连段玉裁的‘同声必同部’说的重要性都不知道”,这是无稽之谈!王力先生自有他的长处!

时至今日,只是不能光看王力先生的东西,还得看看李方桂……、何九盈……的东西!

 楼主| 发表于 2009-7-10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徐先生说得是
发表于 2009-7-11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这个题目,我实在是读不懂!
发表于 2009-7-11 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容乃大

好些文章还没来得及收进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容乃大,呵呵

问题是学术不是以大为目标吧?

发表于 2009-7-11 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随手填一下,供网友参考:

历史音韵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驳梅祖麟在香港语言学会年会上的讲话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3期
音韵学问题答梅祖麟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梅祖麟《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讲辞质疑 陈新雄 《语言研究》2003年第1期(总50期)
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 鲁国尧 《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说“哂” 鲁国尧 《南大语言学》2004年第1编
中国音韵学的性质与目的-从两个“事件”说起 薛凤生 《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王力先生的“谐声说” 唐作藩 《语言学论丛》2003年第28辑
汉语历史音韵学研究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评梅祖麟教授《有中国特色的汉语历史音韵学》等文章 王宁 黄易青 《学术界》2005年第1期
就王念孙的同源词研究与梅祖麟教授商榷 华学诚 柏亚东 王智群 赵奇栋 郑东珍 《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1期
梅祖麟《中国语言学的传统和创新》商榷 ?
梅祖麟《有中國特色的漢語歷史音韻學》讀後感 曾榮汾 第一屆漢語歷史音韻學學術研討會 92.12.20 (= 2003)
诸家质梅文述要 ?
傳甚麼給下一棒──漢語史音韻學接力賽的省思 林慶勳 第一屆漢語歷史音韻學學術研討會 92.12.20 (= 2003)
试论跟明母谐声的晓母字的语音演变(一) 《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1期
汉语音韵史与汉藏语的历史比较 耿振生 《湖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论上古喉牙音向齿头音的演变及古明母音质 黄易青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
建设创新型语言学 节于今 《古汉语研究》2006年第1期
“美”字能归入微部吗?——与梅祖麟商榷 郭锡良 《语言学论丛》2007年第35辑
《汉语历史音韵学·上古篇》指误 孙玉文 《古汉语研究》2002年第4期
上古音构拟的检验标准问题 孙玉文 《语言学论丛》2005年第31辑
简评潘悟云的谐声分析与异读 郭锡良 《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3期
论谐声原则-兼评潘悟云教授的“形态相关”说 耿振生 《语言科学》2003年第5期
关于《小雅·正月》中“正月”的训诂问题 张猛 《古汉语研究》2004年第1期
汉语历史音韵研究之辨伪与求真 周守晋 《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2期
论“谐声”的鉴别及声符的历史音变 黄易青 《古汉语研究》2005年第3期
上、去二声源于韵尾说不可信 张雁 《语言学论丛》2003年第28辑
关于“去声源于-s尾”的若干证据的商榷 李香 《语言学论丛》2003年第28辑
发表于 2009-7-11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胸襟、有见识、真正想讨论问题的编者应该把与该争论相关的两方(和多方面)的主要文章都收进来,例如梅祖麟、潘悟云、麦耘等等的文章,让读者自己去鉴别、判断。现在这个集子,有点像文革时期的大批判论文集,抓住别人的小辫子,然后群起而攻之,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好在现在的政治人物没学问,对这些芝麻大的屁事不感兴趣,否则不知道又会弄出什么路线斗争來。这样的《方法论讨论集》,哪有什么讨论,这是自说自话,实在只是intellectual masturbation--自己快活而已,而與問題的討論無補。中國語言學還算是中國諸學問中比較早現代化的一門--主要因爲早期有趙元任、李方桂、包括王力等等一批有見識、至少有點胸襟的學者;而到現在這種狀況:几只所謂“大佬”的井底之蛙--也許它們是井底最大、叫得最响的蛙--獨霸國家資源,一群儸儸亦步亦趨,分点残羹冷炙,這實在是中國語言學的悲哀。所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语言学尚且如此,古文字学更何以堪?對該討論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看看麥耘的文章,讲得比较公允。

发表于 2009-7-11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哇,楼上很派系
 楼主| 发表于 2009-7-11 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是呢

一般来讲,形容词越多,学术成份就越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9:44 , Processed in 1.06249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