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085|回复: 1

广州太和岗考古发现汉代鎏金铜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1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周文 实习生 欧春妮 通讯员 易西兵) 太和岗考古挖出宝贝——两件两汉时期的鎏金铜俑!而广州首次出土鎏金铜俑已是半个世纪前,此次为广州地区考古第二次发现。在出土该铜俑的墓室内,还出土了全国第四枚罕有螭虎纽玉印。

而从去年7月至今年4月,太和岗发掘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38座,明清墓葬50余座,出土陶、瓷、石、玛瑙、琉璃、铜、银铁及漆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390件(套)。自发掘至今,已发掘墓葬达2000多座,堪称广州“墓葬富矿”!专家分析,此地带为古代广州人择墓的“风水宝地”。

稀宝:

鎏金铜俑或为看门人

此次长达10个月的发掘中,发掘出两汉墓葬8座。而最令专家们兴奋的是标号为M112的两汉墓,规模最大,出土文物丰富。出土了灶、囷、铜镜、俑、印章、石黛砚等。随着笔刷的推进,两件两汉鎏金铜俑的出土让专家们数夜难眠。两件铜俑高15厘米,面容恬静,呈窄袖拢手状,背为中空,其中一件在颈与腰处有孔。因鎏金在当时尤为名贵,而整个铜俑做工精致,专家分析,该铜俑应为贵族的挂饰。其文物价值难以估计。

奇特的动作,罕有的窄袖服饰,鎏金铜俑到底是镇墓之用还是陪葬品?尤为有趣的是,两汉服装多为宽袖,因寒冷而拢袖,难道铜俑来自北方?对此,考古专家更认同将其视为“南北交流”的见证。专家认为,铜俑应是本地人,职务可能是“看门”。此次发掘为时隔56年后广州考古第二次发现鎏金铜俑。

墓主:

身份仅次于皇上?

此外,墓内还随葬两枚印章,一枚为龟纽铜印章,印面文字“赵延康印”,应当是墓主人姓名。另外一枚为螭虎纽玉印,但印面无文。因无印文,由此也带来了数种猜测,“可能是墓主出于某种顾虑而没有刻上印文”。专家认为。 据透露,全国目前仅有三枚西汉螭虎纽玉印。一枚为南越王墓出土的广州帝印,一枚为河北中山靖王光板印,另一枚则为咸阳“皇后之玺”。

考古专家告诉记者,螭虎仅次于“龙”之后,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判断,墓主人身份相当高。

太和岗:

为古人择墓风水地

勘探面积500多平方米就发掘了先秦至南汉时期墓葬近百座,堪称广州先人的“墓葬富矿”!专家介绍,从1953年至今,市考古所已经从淘金坑周边的黄花岗、太和岗、横枝岗、沙河顶等地,陆续发掘出2000多座历代古墓,表明这一带在历史上一直是人类重要的埋葬场所。

明清以前,这片地带背靠白云山、面对珠江水,密布不少占据着山坡又南向珠江的岗埠,从目前出土的墓葬群数量看,专家推断这里是古代广州人择墓的“风水宝地”。

西汉中期墓M112出土的铜印

发表于 2009-7-21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和岗掘出“南越国将军墓”
2009-07-21 09:16:23.0 来源: 新快报(广州)

昨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重大考古新发现———日前,考古队在太和岗一带挖掘出一大型汉墓,从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判断,墓主人身份相当高,属于“帝王将相”级别的“腕儿”。专家们保守估计,墓主生前至少是一位“将军”,而且还不是西汉将军,而是南越国时期的将军。

1 贴金兵器随葬墓主“有军事背景”

据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易西兵介绍,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双层分室的木椁墓,墓坑长 5.4米、宽2.8米、深3.26米。墓室设计很费心机,仿造墓主生前的家居布局———有墓道,椁室分为前、后两室,后室呈纵向长方形,还分了上下两层。上层置双棺,下层为器物室。墓内出土陶瓮、四耳壶、温壶、鼎、盂、井、灶、囷、铜镜、俑、印章、石黛砚等84件文物,数量很大,“害得考古人员一开始很头疼,没有立足之地,不知站哪挖掘好。”

其中,让考古专家最先为之“眼前一亮”的,就是随葬的青铜贴金兵器,有佩剑、矛、环形刀等。因为年代久远,经历了南方酸性土的长期腐蚀,现在兵器上只残存斑驳的金箔,但刀刃却依旧锋利。

什么人会把“刀”带进墓室随身葬呢?毫无疑问,墓主“有军事背景”———专家断定。

2 龟纽铜质印章显示墓主非“汉人”

由于该墓的年代为西汉中期,当时南越国已被灭,所以一开始,专家们还都认为其主应该是西汉汉武帝的朝臣。可是,后来随着一枚印章的出土,专家们都吓了一跳。

这是一枚“龟纽铜印”,印面文字是“赵延康印”4个字,当是墓主人姓名。正是这“赵”字,让专家们惊喜不已,因为南越国王室宗亲都姓“赵”,这说明墓主是南越国的遗老;“现已发现的南越二代王赵昩的‘文帝行玺’,是游龙鎏金印;其‘左夫人印’是龟钮的鎏金铜印;由此可见,龟纽铜印的级别是相当高的,墓主应归入南越国帝王将相之列。”市考古所专家马建国保守估计,“墓主人身份还不能最后明确断定,但如果一定要给他的级别列个范围的话,他至少是位将军,南越国的将军。”

3 无字螭虎纽玉印带来重重谜团

正当专家们为挖掘到“龟纽铜印”而兴奋不已的时候,另一枚随后出土的印章,却带来了重重谜团。

这枚印章就是“螭虎纽玉印”。在皇权的象征地位上,“螭虎”仅次于“龙”。目前“螭虎纽”在全国仅发现四枚,除了该枚外,其余三枚分别是:咸阳“皇后之玺”、广州“帝印”、河北中山靖王印。

难道墓主的身份还不止“将军”级别?就在专家们想进一步“定性”的时候,却发现印面居然光滑无比,一个字都没有!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墓主生前快要晋升的时候,南越国就被汉武帝灭了,以至册封不成,只能含憾将无文螭虎纽玉印“留为纪念”?还是说墓主实有篡位夺权之野心,先将“螭虎纽”准备好了,等谋定后再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求万全?还是说墓主除了统筹千军外,还负责管理印章,死后全带进墓里?马建国说,这些猜测都是有可能的,但现在任何一个都不能妄下定论,它仍是一个亟待求证破解的谜团。

4 鎏金男铜佣见证文化交流


在出土的重量级文物中,还有两件鎏金男铜佣,这是广州第二次发现该类物品,第一次已是50年前了,是两件鎏金女铜佣。

与女铜佣具有典型汉代南方女性装束明显不同的是,男铜佣在长相和着装上,都与“南方人”格格不入———除了长得比较粗犷:浓眉大眼大鼻子外,马建国还指出了一个“细节”———“在广州发现的陶俑,都是穿宽袖子的,因为南方天气热,已成了一个象征;但此次这两件男铜佣,都是穿紧袖长衣,而且还双手交握一起,像很冷正在取暖的样子———明显的北方佣像。”

专家们一致认为,鎏金男铜佣是墓葬与北方来友交换礼品所得。记者看到,鎏金铜佣才15厘米长,有一件背后还有两个挂钩。专家们初步猜测,两件铜佣都应该是镇墓之物,其中有挂钩那件,非常有可能是墓主生前随身携带的挂饰。

■相关链接

南越国,又称为南越或南粤。它是公元前203年至公元前111年存在于岭南地区的一个国家,国都位于番禺,疆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两省区的大部分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南越国是秦朝灭亡后,由南海郡尉赵佗于前203年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建立的。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名义上臣属于西汉,成为西汉的“外臣”。公元前112年,南越国末代君主赵建德与西汉发生战争,被汉武帝于公元前111年所灭。南越国共存在93年,历经五代君主。

[此主题已被 dgcf 在 2009-7-21 14:01:40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9-20 10:39 , Processed in 1.05963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