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415|回复: 9

[古文字综合] 讀王寧先生《清華簡八〈攝命〉之“攝”別議》一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4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頃讀王寧先生大作《清華簡八〈攝命〉之“攝”別議》,文中對古文字“”的構型,認為“表示的就是兩耳大的意思,應該是‘耽’的表意初文”[1]

    類似的意見,高中正在《古文字札記兩則》一文第二則“據清華簡《系年》釋三晉古璽中的字(兼說”中也順帶寫過一筆[2],供王先生及讀者批評:

 



[1] 王寧《清華簡八〈攝命〉之“攝”別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18924日,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4292

[2] 高中正《古文字札記兩則》第二則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11輯,中西書局2017年,第144-146頁。

发表于 2018-9-25 0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謝高先生的指正!寫文時沒讀到先生的大作而失引,實不應該,非常抱歉!有先生之文,鄙說釋“聶”、“耽”的相關論述可廢。
发表于 2018-9-27 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寧 发表于 2018-9-25 08:20 非常感謝高先生的指正!% ...
先生既然提供了殷代族徽字形,可以很清楚的看到这个字形所从“耳形,只是“囧”在字形构成形象所在部位而做的趋近式变形,即“囧的○外部轮廓趋于耳轮廓而已,字形应该还是从“囧会意的字形,读与囧同。至于该字形的后世变化情况则需要分别不同路径去考察,殷代族徽字形臩,或应该顺耳廓形“”的如耿、明也”义的线索去探讨,而“摄”“”义应属另一变化路径,实不能混为一路为宜。


[attachimg]8799[/attachimg]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发表于 2018-9-29 0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省吾《釋林》:
《说文》:“臦,乖也,从二臣相违,读若诳。”又:“䀠,左右视也,从二目,读若拘。”其实,“臦”与“䀠”本系同字,后世分化为二。《说文》:“𥉁,举目惊𥉁然也,从夰从䀠,䀠亦声。”饶炯《说文部首订》:“䀠即𥉁、愳之古文,《说文》当云惊恐也。”这是对的。《说文》“懼”之古文作“愳”。《方言》十三:“懼,惊也。”“䀠”与“𥉁”典籍通作“瞿”。《礼记·玉藻》的“视客容瞿瞿”,孔疏:“瞿瞿,惊遽之貌。”《说文》:“矍,隹欲逸走也。从又持之矍矍也。读若《诗》云‘穬彼淮夷’之‘穬’。一曰,视遽皃。”《说文系传》训视遽皃为“左右惊顾”。按“隹欲逸走”和“左右惊顾”均与恐惧之义相因。《说文》:“𧾱,走顾皃,从走瞿声,读若敂。”走顾貌也是有所畏惧。总之,“䀠”象纵目形,纵目使人惊动,故“䀠”和从“䀠”之字多含有惊恐之义。
发表于 2018-9-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未刊稿的一個注釋:
《說文》說“囧”“讀若獷”,又“讀若明”。後者注的是“明”字的讀音,前者注的是“臦”字的讀音。《說文》夰部:“臩,驚走也。一曰往來也。從夰、臦。《周書》曰:‘伯臩。’古文臦,古文囧字。”又臣部:“臦,乖也。從二臣相違。讀若誑。”上古音“獷”、“誑”都屬見母陽部,“明”屬明母陽部,二字韻部相同,見母和明母關係密切,所以“獷”與“明”二音應該是同一來源。因“明”字經常省寫作“囧”,所以誤以爲“囧”是“明”字的異體,而音“明”。又因爲“囧(明)”、“臦”相通,所以誤以爲“囧”音“獷”。但如果不把“囧”看作“目”字異體,而看作“明”字省體,這兩個讀音就都是正確的。
发表于 2018-9-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ht 于 2018-9-29 09:36 编辑

因此,清華簡“聶”跟今本應有“𥉁”這個中間環節。假如清華簡是正確的,則今本是先由雙“耳”訛爲雙“目”變作“𥉁”,再變作異體“臩”,再變作同音“囧”。如果今本是正確的,則清華簡“聶”是“𥉁”字之訛。
发表于 2018-9-29 12: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解释我赞同,我在跟别人交流时,也是持此看法,“囗/又”讹作“囧”的可能性不大。
发表于 2018-9-29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lht 发表于 2018-9-29 09:25
本帖最后由 lht 于 2018-9-29 09:36 编辑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3 ...

劉先生的看法當是正確的,“聶”和“臩”應該有一個是訛字,賈連翔先生《“摄命”即<书序>“臩命”“囧命”说》一文(《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5期)里也涉及到這個問題。從文字的角度看,《聶命》就是《臩命》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按照整理報告引或說伯聶為夷王燮,則今本“臩”當是訛字。但是否如此,只能期待原文公佈了。
发表于 2018-9-29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伯某似非王者。
发表于 2018-10-3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𥇛,目衺也。从䀠,从大。大,人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08:58 , Processed in 1.0566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