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219|回复: 6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出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0 0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分辑分类编辑收录1912至1949新中国成立前的经学
  研究专著。本丛书收录民国时期的经学专著约九百余种,预计分六至七辑影印原
  版出版,每辑预出六十册。此次出版第一、二辑,收书二百七十余种,全部影印
  成十六开本,精装一百二十册。
  本丛书所收各书依林庆彰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台北市:汉学研究
  中心,1989年12月)之分类,分经学通论、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
  传、四书、孝经、尔雅、石经、谶纬等类。
  本丛书所收各书,力求保存旧观,原书有封面和版权页者,影印时尽量保留,
  无封面者以书名页为封面。无版权页者皆在书末注明影印时所根据之版本。
  价格: 30万元新台币
  出版商:文听阁图书有限公司

[此主题已被 务虚子 在 2010-6-12 19:24:45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大要:
  经学有很强的时代性,各个时期的经学研究都有他的特色。那么,民国时期的经学研究,特色是什么?
  历代经学的特色,可以从当时或后代所编的丛书反映出来。《十三经注疏》搜集汉代至宋代的注疏专著,反映汉学的研究成果。徐乾学为纳兰性德所编的《通志堂经解》,收宋代至明末的经学著作,反映宋学的研究成果。有清二百六十余年,其经学成就展现在《皇清经解》和《皇清经解续编》上,大抵文字诂解多于经义诠释。
  民国时期的经学既不走汉学或宋学的路,也不循清人所走的『清代汉学』的路。那时候,是个大变动的时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个传统价值观崩溃的时代。它的特色可以从本丛书所收经学专著反映出来。民国时期的经学著作约有一千种,本丛书预计收录最重要的九百多种,这些著作除承续传统治经之路的部分著作之外,多数的著作反映了以下数点特色:
  (一)经书导读和经学史的专著
  经书是古代知识分子求学历程中必读的书,日夜沉浸其中,似乎不需要导读性的著作,民国以来学制大不同,经书成了许多学科中的一科,经学概论的著作也应时而兴。三十多年间,出版了二十多种。至于各专经的导读性著作,如解题、读法、入门的书,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经学史的著作受西方史的观念影响,也出版了十多种。本丛书所收这两类的著作甚多,有不少是第一次与当代学者见面。
  (二)用新方法和新观点解经
  自清末开始,新的思潮和新的学问纷纷传进来,在新学问方面,如民俗学、社会学都是。新思潮方面,如: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性心理学等都是。许多学者利用这些新方法和新观点来解释经书,取得相当良好的成绩。利用社会学观点的,如李安宅《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将三民主义与经典结合的,如顾寔的《三民主义与大学》;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如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利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学观点的,有闻一多的《风诗类钞》。
  (三)国外经学著作的译介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大抵是中国的经学著作传到国外去。清中叶日本山井鼎的《七经孟子考文》传入,接着荻生徂徕的《论语征》也传入。民国以来,日本和欧洲的汉学著作译成中文的甚多,日本方面,如:本田成之的《中国经学史》、泷熊之助的《中国经学史概说》、诸桥辙次的《儒学の目的と宋儒の活动》,都有译本。法国马伯乐的《书经中的神话》、高本汉的《左传真伪考》,也有中文译本。
  以上所述的几个特点,都有它们的代表著作。这些著作都已收入本丛书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体例
  (一)本丛书所谓『民国时期』,是指民国元年(1912)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九月三十日新中国成立前的时段。此一时段中国史家称为[民国时期』。
  (二)本丛书所谓[经学』,是指研究儒家十三种经书,包括《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孝经》、《尔雅》和石经、谶纬,及其在中国历代之发展的学问。
  (三)本丛书仅收民国时期学者研究经学之专著,不收单篇论文。所收专著也仅限于下列范围:
  1.民国时期学者论述经学之专著。
  2.历代经学家之专著,经民国时期学者整理出版者。
  3.跨清末和民国时期两时段之学者,仅收其民国时期出版之著作。跨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时期两时段的学者,仅收其民国时期之著作。
  4.此一时段学者所编之非论述性专著(如:索引、目录)不在收录之列。
  (四)本丛书所收各书,大抵依林庆彰主编之《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台北市:汉学研究中心,1989年12月)之分类,分经学通论、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孝经、尔雅、石经、谶纬等类。
  (五)本丛书每辑约六十册,各册之篇幅约在四百至七百页间,篇幅小的著作,则合数种为一册;篇幅大的著作,则分装数册。
  (六)本丛书的版式为十六开本,民国时期经学著作的版式不一,原书版式小于十六开本者,依实际需要稍做放大。
  (七)本丛书所收各书,力求保存旧观,原书有封面和版权页者,影印时尽量保留,无封面者以书名页为封面。无版权页者皆在书末注明影印时所根据之版本。
  (八)本丛书所据以影印之原本,有印刷模糊不清或页面透字,妨碍阅读者,皆尽量依原版式重新打字排版。
  (九)本丛书所据以影印之各书,有乱丁、阙页者,皆已用其它印本订补。
  (十)本丛书各辑出版完毕,将编辑《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总目暨索引》,以方便读者检索。 (十一)本丛书仿《四库全书总目》,于编辑完成后,另编纂《民国时期经学丛书提要》,供学界参考。
  本丛书的价值
  (一)搜集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成果,并化身千万,减少学者为搜寻数据舟车劳顿之苦。
  (二)呈现民国时期经学研究成果,提供学者较全面的研究文献,修订以前片面的经学发展观。 (三)提供研究生大量的罕见资料,拓展研究生新视野,寻找研究新论题。
  (四)充实各图书馆的民国时期藏书,展开民国学术史、儒学史、经学史等的研究。
  (五)证明传统学术的研究,需海峡两岸共同合作,互补有无,才能作出超越前人的新贡献。编辑团队
  (一)主编、副主编
  主 编:
  林庆彰(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
  副主编:
  桥本秀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
  詹杭伦(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兼清史编委会典志组专家)
  杜泽逊(山东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罗 琳(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研究员)
  黄仕忠(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二)编辑顾问
  总顾问:
  刘兆佑(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系所教授兼主任)
  顾 问:(依姓氏笔划排列)
  朱杰人(华东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兼出版社社长)
  李威熊(逢甲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周勋初(南京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
  胡楚生(明道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庄雅州(元智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
  舒大刚(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张宏生(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张高评(成功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彭 林(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葛志毅(大连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三)编辑委员:(依姓氏笔划排列)
  丁亚杰(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丁原基(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车行健(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吴铭能(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林登昱(文听阁图书公司执行长)
  黄忠天(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
  黄忠慎(彰化师范大学国文学系教授)
  陈恒嵩(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张宝三(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
  张晓生(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副教授)
  程克雅(东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冯晓庭(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助教授)
  杨晋龙(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郑卜五(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教授)
  蔡长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员)
  蒋秋华(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副研究员)
  赖贵三(台湾师范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教授兼所长)
  (四)执行编辑:
  陈水福(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袁明嵘(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生)
  张晏瑞(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黄智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生)
  陈亦伶(台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硕士生)
  苏琬钧(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硕士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民国时期经学丛书》书目
  第一辑
  第一册:吕思勉《经子解题》
  钱基博《经学通志》
  第二册:蒋伯潜《十三经概论》
  第三册:蒋伯潜《经学纂要》
  蒋伯潜、蒋祖怡《经与经学》
  第四册:江 瑔《新体经学讲义》
  徐敬修 《经学常识》
  顾荩臣《国学研究一经部》
  第五册: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经学历史》
  周予同《经今古文学》
  符定一《新学伪经考驳议》
  第六册:陈燕方《经学源流浅说》
  本田成之著、江侠庵译《经学史论》
  第七册:廖 平著、黄 镕笺《经学五变记》
  本田成之著、孙恨工译《中国经学史》
  第八册:泷熊之助著、陈清泉译《中国经学史概说》
  第九册:廖 平《易说》
  陈 柱《周易论略》
  钱基博《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吴 康《周易大纲》
  李 星《周易解放》第十册:尹昌衡《易鉥》
  李楷林《周易两读》
  胡子霖《周易之新研究》
  徐世大《周易阐微》
  顾颉刚《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
  第十一册:张其淦《邵村学易》
  第十二册:曹元弼《周易学上》
  第十三册:曹元弼《周易学下》
  第十四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一》
  第十五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二》
  第十六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三》
  第十七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四》
  第十八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五》
  第十九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六》
  第二十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七》
  第二一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八》
  第二二册:曹元弼《周易郑注笺释九》
  第二三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一》
  第二四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二》
  第二五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三》
  第二六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四》
  第二七册:曹元弼《周易集解补释五》
  第二八册: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一》
  第二九册:顾颉刚《尚书研究讲义二》
  第三十册:林履信《洪范。体系的社会经纶思想》
  熊 理《尚书的政治学说》
  成惕轩《尚书与古代政治》
  马伯乐著、冯沅君译《书经中的神话》
  叶玉麟选注《书经》
  第三一册:徐澄宇《诗经学纂要》
  蒋善国《三百篇演论》
  第三二册:焦 琳《诗蠲一》
  第三三册:焦 琳《诗蠲二》
  第三四册:焦 琳《诗蠲三》
  第三五册:缪天绶选注《诗经选读》
  郭沫若《卷耳集》
  陈漱琴《诗经情诗今译》
  纵白踪《关雎集》
  第三六册:林之棠《诗经音释》
  第三七册:赵善诒《韩诗外传补正•佚文考》
  罗振玉《敦煌古写本毛诗校记》
  顾颉刚校点《诗辨妄》
  第三八册:廖 平《周礼订本略注》
  廖 平《礼记识》
  廖 平〈礼运三篇合解》
  廖 平《坊记新解》
  向宗鲁《月令章句疏证叙录》
  吴承仕《布帛名物》
  第三九册:秦同培《左传精华》
  梁 宽、庄 适选注《左传》
  第四十册: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上》
  第四一册:王伯祥《春秋左传读本下》
  第四二册:冯玉祥《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
  第四三册:张其淦《左传礼说》
  何漱霜《左传文法研究》
  第四四册:王树荣《绍邵轩丛书》
  第四五册:郑 磨《古籍新编四书》
  第四六册:温裕民《论语研究》
  钱 穆《论语要略》
  王向荣《论语要义》
  赵贞信《论语辨》
  第四七册:程树德《论语集释上》
  第四八册:程树德《论语集释中》
  第四九册:程树德《论语集释下》
  第五十册: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广注论语读
  余家菊《论语通解》
  刘光宇《论语新考》
  上海中华书局函授学校《论语选读》
  第五一册:张 鼎《春晖楼论语说略》
  章太炎《广论语骈枝》
  崔 适《论语足征记》
  陈汉章《论语征知录》
  张 鼎《春晖楼论语说遗》
  车铭深《论语与儒家思想》
  赵正平《半部论语与政治》
  第五二册:胡毓寰《孟子本义》
  第五三册:温晋城《孟子会笺》
  第五四册:缪天绶选注《孟子》
  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广注孟子读本》
  第五五册:胡毓寰《孟学大旨》
  林亨理《四书解义适今一孟子》
  赵正平《孟子新解》
  第五六册:向绍轩《大学与中国民族文化》
  李喆元《圣证大学句释》
  叶 深《大学新诠》
  邵鸣九《大学六讲》
  史本直《大学读本》
  天虚我生《大学新讲》
  余家菊《大学通解》
  第五七册:黄倬南《大学之道》
  顾 定《三民主义与大学》
  第五八册:陈 柱《中庸注参》
  陈 柱《中庸通义》
  周祖芬《中庸句解》
  张守白《中庸白话新解》
  郝擢先《中庸辑义》
  赵如珩《中
发表于 2009-12-10 05: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2-10 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林庆彰先生下一步还有编辑“新中国经学丛书”的打算。
发表于 2009-12-1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臺灣人說“新中國”……怎麼這麼彆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4:36 , Processed in 1.06584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