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44|回复: 9

今古文经学论争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2-12 0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代就形成了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但是大多数人的注意力只是停留在当时以及以后不长的一段时间的论争,诸如《尚书》等。对唐以后的论争注意力就逐渐减弱了。裘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提到若干,如清儒廖平等,但仍嫌不够系统。哪位老师能系统地讲述一下这段学术公案,小子万分感激。
发表于 2009-12-1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古文经学新论(增订版)——社科学术文库

作者:王葆玹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2

页数:570  装帧:平装

开本:32  版次:1

商品编号:1334589  ISBN:750042142  定价:48.5

发表于 2009-12-1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予同經學史論著選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shing和周楷煜二位先生。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问这个问题主要是问了准备中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所以大部头的书就不太可能看了,

刚才自己总结了一下下,只列出了主要线索,不知道这样应付考试行不行。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仅留种植之书,以法家思想为唯一指导思想。


  惠帝除“挟书律”,孔壁中书等随行于世。古文经文内容等有别于口耳相传的时隶经文。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与阴阳学说并流,今文经学注重微言大义,后与谶纬紧密结合;古文经侧重解字训经。束之高阁,少数人得见,歆欲立于宫,不许,《责太常博士书》。民间习古文着颇多。徐刚《古文源流考》:1.古文经未必比今文经明白晓畅;2.今文经有明显的师承;3.个人利益和政治因素。新莽得立,以歆为国师。两派正式形成,家法甚严。


  郑玄等合二为一,混淆两派家法,遍注群经。斗争趋于缓和。以后大抵以古文为重,今文逐渐散佚,传世不多。


  宋儒独树一帜,直接从解经入手,明白晓畅,以朱熹为代表,貌似绕开了这一斗争。


  晚清川儒廖平等属于后世的“集大成者”(?);康梁等出于政治目的,犹重今文,《新学伪经考》等,今文风行一时,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对思想解放有一定的作用。


  胡适、顾颉刚掀起疑古的思潮,成为新时期今文学派的代表(具体不详,备),顾氏提出“历史的积累”一说;王国维等提倡“二重考据”,但无力回天。随着田野考古等资料的出土发现,以李学勤为代表的“走出疑古时代”,许多学术“冤案”得以平反,给很多古书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今文古文之争延续2000年,实为学术奇迹。


  


  以上基本属于关键词一类的性质,勉强看得懂。由于草稿时未校对资料,加上本来就是一知半解道听途说,欢迎补充指正。谢谢。


发表于 2009-12-1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古文之爭應該只存在於兩漢、魏晉初期,還有清代和民國初期。

司馬遷及其以前,今古文指的只是字體的問題,不涉及學派、家法。不同字體的本子就相當於後世的不同版本,內容上沒有根本區別。

武帝立五經博士,今文學成立。家法也主要存在於今文學內部,如尚書分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禮分慶氏、大小戴等。方術於今文學的混同,董仲舒大概是最重要的人物。

古文經書有流傳於民間,如費氏《易》、《毛詩》,也有藏在皇家的,如古文《尚書》、《儀禮》、《論語》、《孝經》等。古文學興起於劉向、劉歆父子校書。當時的爭論主要在於《公羊》和《左氏》之間。之前只有古文字體書寫的經書,沒有古文派。王莽建國,依託古文經改制,古文學開始抬頭。

東漢開始,官方主導還是今文學。今古文混同,許慎已經是之一,《說文·敘》雖然說奉古文經,但是正文中今古文互見。這是從經說的角度來說。從師承流派來看,許慎還是古文派。奉武帝時代的孔安國爲古文派鼻祖,許慎也已經是其中之一。後代的賈逵、馬融、鄭玄、王肅等人也是如此,派屬古文,說已混同。

以上的漢代經學,到了南朝陳末的陸德明作《經典釋文》、唐初官修五經正義,以古文派爲尊,做一總結。宣告結束。兩漢的今古文,主要是要能區分今古文字體、今古文學說、今古文學派,就會覺得清晰不少。還有就是古文的稱呼出現在前,西漢已有,今文的稱呼是魏晉,甚至晉宋之間才出現的。

清前期反宋學,先回到東漢古文學,尊許、鄭。實際上只是古文家,並不是純粹的古文經說。這是清代的古文派,即乾嘉學派。乾嘉之後,又開始反東漢古文學,主張西漢今文學。是清代的今文派。到最後,把今文派也反了,徹底懷疑古代文化,學術上表現爲古史辨,社會上表現爲打到孔家店。但實際上這三撥思潮也不是能截然分開的,清前期古文派的出現,恐怕是宋代開始的古義(漢學)、時義(宋學)之爭發展而來。段玉裁是乾嘉大師,但是他的著作中已經開始研究西漢今文經說。今文派廖平等人的疑古更是從唐代韓愈、劉知幾一直延續下來的。顧頡剛,甚至再往後,也都有人受清代今文派的影響。而章黃屬於古文派,他們的後學至今影響也很大。至於王國維,則恐怕已經不能用今古文派來給他定性了。

胡言亂語,希望能有可取之處。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周老师的指导,明了了不少。

周老师已多次指导了,

发表于 2009-12-14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客氣。我只是在讀研而已,老師的稱呼擔不起……
发表于 2009-12-14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錯一處:

賈逵是許慎的老師。

補充兩點:

今文學史上的兩大會議,石渠閣和白虎觀。前者舉行於西漢宣帝時。《漢書·藝文志》《書》類、《禮》類、《春秋》類、《論語》類均著錄有“奏議”若干,就是石渠閣經學會議的記錄,後亡佚。後者舉行於東漢章帝時,會議原始記錄經班固整理成《白虎通義》。白虎觀會議已經有古文家參與。

石經和今古文。漢石經立於東漢靈帝熹平年間,故又稱熹平石經。是根據今文經刻的。內容是易、書、詩、儀禮、春秋、公羊、論語。每一經都是選用當時今文派內部影響最大的一家的文本,其他家的異文刻在校記裏。可以看作是今文經的定本。魏石經立於正始二年,以隸、篆、古三體刻石,故又稱正始石經、三體石經、三字石經,相對又稱漢石經爲“一字石經”。是根據古文經刻的。有書、春秋、左傳。大概也能看作古文經的定本吧。只是後代又有很多異文產生。

[此主题已被 周楷煜 在 2009-12-13 18:54:56 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5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周老师,能指导我就是老师了,呵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6:48 , Processed in 1.0619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