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廣場東漢簡牘中五見“蓳毒”一语:
1、……□其日中□時昭持柘弩一張、毒矢……
一二二五 竹簡
2010CWJ1③:264—379
2、絕革,凡創十四所,林以拒辜立物故,貞辟則不問,即怗閒等證•案拒挾(挾)毒刃賊殺人,發覺,持犯法兵亡。賁謹已劾,盡力廣布耳目陰微,推起逐捕,拒喻曉……
一一九 木兩行2010CWJ1③:264—273
3、月不處日,寵於市從不處姓名男子市毒一兩,兩直(值)錢卅五,傅矢三界。寵出入之田野(?),常俠(挾)持以備虎狼。會丙午赦令赦,後寵俗俠(挾)持漢從父子泓前給事縣侍府……
四四二五+一○八○ 木兩行2010CWJ1③:285—386+264—234
4、料(?)已具狀,會赦,不自改新,而父子復盜光猪、芻禾,盜臧皆五百以上,澹亡,埳挾(挾)毒即敏光等,證盡力捕澹,必得。正處復言鄷伉純職事,無狀惶恐,叩頭死罪死罪敢言之。
九三七 木兩行2010CWJ1③:264—91
5、月時米粟候誧皆受不雇直,受所監臧并二千二百,凡臧一萬三千七百。案斗俠(挾)毒射傷人。對殺人亡,後爲不知何人所殺。何人賊殺人亡,輒與平法掾……
六六七 木兩行2010CWJ1③:263-17
6、毒二分
四七五 楬2010CWJ1③:226-2 B面
另有一條簡文作:
7、……十枚,桶蒭十五枚,□…… 二六二 削衣2010CWJ1③:71-31
懷疑“蓳”字後也是“毒”字,或與“蓳毒”有關。
還有如下一條簡文:
8、隆等詭課孝,逐捕應。其月十六日,孝見應在勹山中,孝詣隆,告隆將孝、競武等俱掩捕應,應以所持弓毒矢射隆、孝,穿衣,復射傷武右肩,創一所,隆射應左脾左……
六四三+六八五 木兩行2010CWJ1③:261-134+263-35
文中的“毒矢”很可能也是指涂了“蓳毒”的箭。
上引简文中的“”字整理者的隸定雖然沒錯,但是其實可以直接釋為“堇”,讀為“蓳”。“蓳”楷定或作“菫”。“蓳”在簡文中指“烏頭”而言。“烏頭”为毛莨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有毒。烏頭的有毒成分是烏頭鹼,學名二萜類生物鹼。一般人口服純烏頭鹼0.2mg 即可中毒,3~5mg 即可致死。誤服烏頭會導致心肌麻痹,同時也損害心臟周圍神經功能,表現症狀是唇、舌、臉、四肢麻木,伴隨著流涎、嘔吐、煩躁、心慌、心率減慢或心動過速、膚冷、血壓下降、早期瞳孔縮小、後期放大、肌肉強直、呼吸痙攣直至窒息而死亡。因此烏頭被《中國藥典》列為“大毒”之品,民間稱為中國古代“五大毒藥”或“九大毒藥”之一。古代常用烏頭來泡製毒箭,《北史·匈奴宇文莫廆傳》載匈奴有“秋收烏頭為毒藥,以射禽獸”的習俗。《神農本草經》謂:“烏頭味辛溫,有毒。主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其汁煎之名射罔,殺禽獸。一名奚毒,一名即子,一名烏喙。生山谷。”所謂“射罔”一名就來自其汁可泡製毒箭。小說《三國演義》七十五回“關雲長刮骨療毒
呂子明白衣渡江”中描寫關羽中了毒箭,華佗為他療傷時說:“‘此乃弩箭所傷,其中有烏頭之藥,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無用矣。’”烏頭除了可以泡製毒箭,當然也可以用於毒殺人,《國語·晉語二》:“驪姬受福,乃寘鴆於酒,寘蓳於肉。”韋昭注:“蓳,烏頭也。”就是大家最熟悉的例子。直到今天,利用烏頭殺人的案件還時有發生。
“蓳毒”還見於張家山漢簡:
9、有挾毒矢若謹(蓳)毒、𥼂(𧄝),及和爲謹(蓳)毒者,皆棄市。
張家山漢簡二18
張家山漢簡另有如下一條:
10、軍吏、緣邊縣道,得和爲毒,毒矢謹臧(藏)。
張家山漢簡二19
其中提到的“毒矢”,應該也是用“蓳毒”泡製而成的毒箭。
從上引五一廣場東漢簡和張家山漢簡有關“蓳毒”的記載可知,當時用“蓳毒”泡製毒箭似乎是很常見的現象,官方武裝也常常使用“蓳毒”泡製的箭,因而才會有要求小心保管的記錄。“蓳毒”除了泡製毒箭,還可以用於塗在刀劍一類的兵器上,上引五一廣場東漢簡2的“蓳毒刃”就是指此。用“蓳毒”泡製的毒箭,不光可用於射殺人,也可以用來射殺動物,這一點從上引五一廣場東漢簡3可以看出。從五一廣場東漢簡還可得知當時的“蓳毒”應為禁止買賣的違禁品,黑市價格為一兩三十五錢,似乎很便宜。以上這些都是研究漢代歷史的珍貴史料,值得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