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出土简牍地点示意图
[入门]
○简分竹、木两种,较细长;牍则是木制,较宽。
○简牍上的文字是毛笔写上去的,不是刻上去的。刀是作为修改的工具,而非书写之用。
○简串联成书,并不是串起来,而是用麻绳编。长篇典籍一般先编后写,账本册页则大多先写后编。牍不需要串联,可以单片使用。
○简牍上不一定全是文字,也有图案。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中,就有7幅木板的地图,描绘的是战国时期秦的行政疆域。
○简牍由各家制作,并非专门的手工部门,所以质量优劣不齐,富裕家庭的抛光工序会比较精良。
○制作简牍的工序中,有一道需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去除水分,达到防止虫蛀的效果,文天祥诗中所谓“汗青”,就缘于此。
○专家处理一枚出土竹简,需要的工具有30多种,时间50分钟。
○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发现汉简,是1930年中瑞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居延地区发掘的。起因,是因为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考察时,钢笔不慎掉落在地,他在捡拾的同时也发现了汉简的存在。
○除中国外,周边的亚洲国家也有使用简牍的,比如日本、朝鲜、韩国等。日本出土过唐代的简牍,那时我们中国早已经普及纸张了。
[长沙看简牍攻略]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烈士公园西北处,在其中的马王堆专题展览和长沙新出土文物展当中都有出土简牍展出。注意提前在网上预约,因为参观者比较多,如果现场直接取票,成功率不高。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位于白沙路92号,每个星期二休馆,其他时间可以凭身份证取票,免费参观。建议听听讲解员的解说(免费),会更加清楚说明文字的内容。留意其网站,竹简清洗的过程,有时会对市民开放。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