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64|回复: 5

蒙恬以前的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1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对上博简的疑心过去一直很重,一来它不像郭店简那般是考古出土,一来上博简文字有一部分是类同于米老评价当时一位书家刷字一般。

直到上周因为要写青龙、吴淞江,阅读了水赉佑先生米芾资料集。

复旦高蒙河先生在文物报对中国古代文房四宝有连载,而且甲骨、铜器、玉器都有朱书笔迹,是不采用软性笔尖所写不出来的。

所以我们就有中国古代以软笔书写(契刻不算)的直观结论。但是,蒙恬造笔的说法离开汉世是很近的,为何不附会古人,这是一个问题?

而且,米老对于漆书的认识,在两个题跋中都推测是竹笔。合观上博简,我认为至少一部分是彤管硬笔,否则出不来那个效果。

 

发表于 2011-3-22 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筆曰不律

現代人讀起來摸不著頭腦, 可是如果去問個蒙古人筆啊書啊怎麼講, bitig 就出來啦

不有丕音, i-u-前後可以變換, 律是一個入聲-k尾的字

所以筆這個字遠古時候大概是一字二音吧

甲骨文塗朱的部分就是毛筆

之所以附會蒙恬造筆推測那就是因為語音相似的關係

我也懷疑蔡倫造紙也是誤會

因為蔡倫兩個字的古音聽起來就像是紙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3-22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蔡伦造纸不是误会啊,蒙恬造笔也不是啊

但纸要早于蔡伦,说明有其他纸要延续至蔡伦或以后

朱书要早于蒙恬,说明有其他笔要延续至蒙恬或以后

这时候呼唤实验考古吧。或者使劲在楚地楚、汉墓发掘报告里寻找一下,也许结果并不乐观。

发表于 2011-3-23 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州小双桥遗址,时代相当于商代中期的较早阶段,或以为是商王仲丁“自亳迁于嚣”的都遗址。发掘出土的一些陶缸(有的类似大口尊)上书写有朱书文字。这些文字有:二、三、帚、匕、旬、天、东、父(尹)……。 (《文物》035期)

 

包山楚墓群的考古发掘,特别是二号大墓,出土文物近三千件,其中有十个中国第一。4中国最早的带套毛笔包山二号墓出土我国最早的带套毛笔

 

包山简上的字就是用这种笔写的。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3-22 20:35:48 编辑过]

发表于 2011-3-23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1957年至1958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信阳长台关先后发掘了春秋晚期至战国的楚国贵族大墓。信阳长台关一号墓除出土大量文物及青铜编钟外,还出土有大批的竹简和书写竹简的毛笔笔为竹竿兔箭毛制成,笔杆细而精巧,长约有15厘米,还有竹制笔套。出土毛笔的信阳长台关一号墓,笔贮于小型工具箱内,箱中还有铜钟、锛、刀削等物,是修理简牍的工具(毛笔现藏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3-22 20:43:29 编辑过]

发表于 2011-3-2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发现最早的毛笔实物,当属1954年在湖南省长沙市左家山的一处楚墓里出土的一支战国中后期竹杆毛笔。随后1957年在河南信阳长台楚墓,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也出土了三支秦笔(图1)[1]。1987年湖北荆门包山楚墓也发现了当时的毛笔实物(图2)[2]。这些是目前我们能见到的比较早的毛笔实物了。

汉代发现的毛笔实物较多。1931年,在古居延发现西汉毛笔一支。1972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49号东汉墓中又出土了一支毛笔,笔杆为竹制,并刻有隶书“白马作”三字;又同址2号墓也出土了毛笔一支,笔杆上刻有隶书“史虎作”(图3)[3]。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167号西汉早期墓葬,1978年山东临沂金雀山汉墓,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也都有毛笔出土。江苏连云港地区20世纪末期曾连续出土三支汉代毛笔,即西郭宝汉墓与尹湾汉墓出土的毛笔。

[此主题已被 徐伯鸿 在 2011-3-24 15:29:23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4 01:33 , Processed in 1.0619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