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此前分析认为是伞的随葬品昨天被清理出土,整个看似竹子状的伞柱主体应该是木质的,不知道采用的是什么工艺,让伞柱看起来如竹子外皮般光滑而有光泽。六安市文物局现场指挥汪欣队长初步判断,根据伞的大小来看,可能是用于车马队出行使用的、有着类似华盖这样的用途。
神秘小铲:多希望是铁做的啊
此外,在昨天外藏室大型器皿快要清理完毕时,考古人员在外藏室积水里探摸出一件不大的金属铲引起了他们的格外关注。
由于这把金属小铲没有出现特征状的锈迹,现场几位考古工作者几经辨认,一时也无法确定小铲到底是青铜器还是铁器,甚至还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 “我希望是铁器! ”省文物考古所研究员李德文对记者说,因为战国时期虽然已经出现了铁器,但是比较少、也比较稀罕,“那时候是铁比铜贵啊,如果这件铲是铁器,意义更重大些。 ”神秘植物:六安瓜片“先祖”?
昨天下午的考古工作还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在一个出土陶质盛器里,突然发现了一些已经几乎连接成网状的植物组织。一位考古人员说,仔细看有点像一叶一叶的形状,会不会是茶叶?旁边一位执勤人员顺嘴说了句:“对了,咱们六安的,一定是六安瓜片。 ”大家爆笑起来,笑归笑,考古工作人员还是很认真地把这些植物组织装袋,带回去分析。
【期待】主人到底是谁即将开棺找答案
昨天结束外藏室的文物清理后,此次考古发掘也将转向更让人期待的开棺阶段。李德文研究员告诉记者,一般逝者的棺内还会有一些陪葬品,而且更为贵重。“比如说我们已经在外藏室发现了珍品铜镜六山镜,一般来说墓主人的棺内仍然会对称放置铜镜,不知道会不会更精美。 ”
不过,李德文研究员说,他最关心的还是能不能在棺内找到文字性的东西,特别是官印,这将直接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同时也决定了这座大墓的考古价值。 “很遗憾,我昨天连夜清洗整理了一些已经出土的文物,但是还没有发现一个字的铭文,我们现在寄希望于棺内发掘。 ”
【声音】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战国墓改写六安历史
虽然暂时尚未能确定六安战国墓主人的身份,但是这次六安高规格战国墓葬的发现,已经可以改写六安的历史,甚至对研究整个安徽文化、历史的发展变迁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接连几天,六安战国墓葬发掘工作惊喜不断,也引起了更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昨天,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也赶到发掘现场了解发掘进展情况。陈建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两座战国墓葬的发掘对安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它将六安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历史提前了。
“此前六安地区的考古发现最早的也就是汉代,而这次考古发掘的古墓已经可以非常明确的断定是战国时期的大墓。”陈建国说,虽然早在尧舜禹时六安地区就有部族活动,但是能够修建这么高规格、这么大型的墓葬,必须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实现,“这也就是说,通过这座战国墓葬的发现,六安地区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时期,已经从汉代被提前到了战国。 ”“就是站在整个安徽的角度看,这次战国大墓的发现,也对研究整个安徽文化、历史的发展变迁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陈建国说,目前这座墓葬还有很多独特的谜团有待解决和验证,甚至是墓葬棺椁的材料和结构也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中国古代建筑构造中很多地方采用了卯榫式的结构,有一种石头灌注铁水的八字形栓接,有研究称在唐代才出现,但是这次战国墓的外椁结构上好像就是木制的八字栓结构,如果真是这样,又将是一个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