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同时也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史称篆书(附图2)。经过历代的演变与发展壮大,这才形成了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系统。也可以说以秦篆书为标志阶段,文字才成为字典里说的“记录语言的文字”。
《史记》里记载:“秦王政立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号始皇帝。”,为了彰显其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利,“更名‘民’为‘黔首’。”,改“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在秦厘定篆书的过程中,其主要人物是曾经建议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秦丞相李斯。《说文解字》里记载:“秦始皇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由于春秋战国时代的混乱割据,六国文字字形不一。秦朝统一了文字,在将古汉字形变,伪变,省变的过程中,虽然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发展规律。但是,这也割断了汉字本源的很多直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