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80|回复: 0

《夕惕藏陶》:一部颇有特色的古陶文研究著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6-26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游之 于 2014-6-26 16:04 编辑

《夕惕藏陶》:一部颇有特色的古陶文研究著作

北京大学教授  李家浩


  古陶文是中国古文字资料中重要的门类之一,尤其是战国陶文,对战国文字研究具有重要作用。自清末古陶文发现以来,以山东临淄地区出土的最为丰富,所以收藏研究古陶文以山东人最早、最多。例如清末的陈介祺、近代的王献唐、现在的王恩田、徐在国等人。由于客观原因,王恩田、徐在国等人主要从事古陶文字的研究,既收藏古陶文又研究古陶文,恐怕要算友人吕金成先生了。
  吕金成先生在济南某机关工作。工作之馀,爱好书法篆刻。对古陶文稍微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道,战国陶文多是用玺印钤印在陶坯上烧制而成的。吕先生在一篇研究战国陶文的论文中说:“陶文因用印范钤印而得,印面相类于封泥,对篆刻艺术影响更为深刻,为篆刻创作以借鉴与启发。晚清以降,书法篆刻家如吴昌硕、赵古泥、陈衡恪等皆留意于从陶文中吸取印迹艺术造型中之‘泥味’,或于稚拙中寻求苍浑古意,或于残破中寓灵动之气或在劲挺中显凝重之感,取舍各异。”我猜想吕先生出于跟吴昌硕、赵古泥、陈衡恪等书法篆刻艺术家一样的动机,为了取法古陶文的艺术性,从而走上了古陶文收藏与研究的道路。十多年来,陆续收藏战国秦汉陶文285种、1004件,甚为丰富。吕先生把这些古陶文悉心加以整理、研究,编写成《夕惕藏陶》一书,最近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由于朋友关系,我有幸先读到此书。
  《夕惕藏陶》分上下两册,大16开,布面精装,图版全部彩印,十分讲究。跟同类著作相比,我认为《夕惕藏陶》有如下三个方面值得称道:
第一,陶文资料方面。因为战国秦汉陶文多是用玺印钤印在陶坯上烧制而成的,所以内容大多重复。《夕惕藏陶》收录的临淄古陶文虽然大多过去著录过,但是也有一些同类陶文中的个别文字是以前没有见过的,如XTCT Ⅱ 05–6–1“蒦 南里东方 ”、XTCT Ⅱ 05–77–1“左酷右户”等。此外,临淄地区以外的新泰陶文、沂水陶文、莱芜陶文和膠州陶文,多是首次公布的。这些陶文既有跟临淄地区陶文相同的内容,又有不样的地方,如膠州出土陶量文字(第48页)。这件陶量既有鈐印文字“〔平〕陵陈〔□〕之釜”,又有刻划文字“伄夜”,“伄”字的写法颇有特点。这对我们了解齐国陶文分布及其文字特点是十分有益的。即使是重复的陶文,跟以前的古陶文图录书相比,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文字大多清楚。这对我们辨识陶文是很有帮助的。在此还需要提到的是,《夕惕藏陶》收录的XTCT Ⅰ 01–4–1“平门内陈赏左里敀亳区”陶文。过去《海岳楼齐鲁陶文》著录一件相同陶文,《古陶文汇编》予以转录,但文字残缺,仅存“平门内□赏左里敀亳□”等字。“陈赏”还见于“訚门陈赏叁立事左里敀亳区”、“訚门陈赏叁立事左里敀亳豆”等陶文,现在XTCT Ⅰ 01–4–1陶文的发表,为我们了解“陈赏”这个人提供了新的资料。
  第二,图版编排方面。《夕惕藏陶》在图版编排方面颇有特色,可以说是这本书的亮点。过去的古陶文图录书,主要是以拓片的形式影印,如早期的刘鹗《铁云藏陶》、周进《季本藏陶》,现在的高明《古陶文汇编》、王恩田《陶文图录》。《夕惕藏陶》与这类著作迥异。吕先生在编写时,引进了考古学编写器物的办法。一般来说,每件陶文一版,由陶器、局部陶文照片和陶文拓片组成,并配有文字说明。照片和拓片的质量都很好,可以互相参看。出于对读者考虑,个别的图版还附有相关的参考资料:(1)、有的陶器附有线图、全形拓和同类器形照片(如XTCT Ⅰ 01–1–1、XTCT Ⅰ 01–3–1);(2)、残缺的陶文附有相同的完整陶文(如XTCT Ⅰ 02–5–1、XTCT Ⅰ 02–6–1)或复原的完整陶文(如XTCT Ⅱ 07–6–2、XTCT Ⅱ 09–8–1);(3)、对不甚清楚的陶文附有摹本(如XTCT Ⅱ 09–1–1)。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了陶器的保存情况、大小、质地、纹饰、文字所在的位置、征询到的出土地点,以及量器复原后校量的数据等。这些内容,对人们了解陶器或陶文的有关信息是十分有益的,大大提高了《夕惕藏陶》一书的学术价值。
  第三,文字释写方面。《夕惕藏陶》对每件陶文都作了释文,对古文字学界有不同释法的字,能做到择善而从。例如XTCT Ⅱ 04–29–1~11“关里马 ”之“ ”,旧或释为“柉”。细心辨认,这个字原文左旁竖画下部作一横,跟“牛”旁的写法相同,而跟“木”旁的写法有别(可以跟XTCT Ⅱ 07–2–1~3的“椇”和XTCT Ⅱ 07–25–1~7的“楨”所从“木”旁比较),把“关里马”下之字释为“ ”,显然是正确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吕先生在古文字学方面的修养。这样潜心考释的例子还很多。所以,《夕惕藏陶》一书的古陶文释文大多正确可信。
  前面说过,吕先生业馀从事古文字学的学习和古陶文的收藏与研究。作为一个古文字学业馀爱好者,能编写出这样一部有新内容、有特色、有质量、有品味的古陶文研究图录,实在令人敬佩。我相信不同的读者,都会从中得到各种益处。
  最后,我想谈一点从《夕惕藏陶》一书出版引申出来的感想。自二十世80年代以来,全国文物收藏十分热闹,但绝大多数收藏者都是抱着捡漏和升值的心理。在为了金钱而收藏文物的大潮中,吕先生不为世俗所惑,十多年来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购藏古陶文,除了为书法篆刻艺术从其中吸取营养的原因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一种责任感,正如吕先生自己说的,是“重其史料价值”,“供学人研究”。吕先生把他珍藏的1004件陶文不仅整理编写成书出版,而且全部捐献给山东省博物馆。人们或许会问:吕先生这种境界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只要读读《夕惕藏陶》一书“后记”所引陈介祺的话,不难找到答案。陈介祺的话是这样说的:“我辈好古,皆有真性情真精神与古人相契,方非玩物丧志。夸多斗靡,与玩珠玉无异。故必重在文字,尤重有真知有思古获心之喻也。”正是在乡先贤这种精神的感召之下,吕先生把收藏、整理、研究和传播古陶文作为己任。吕先生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收藏界的人好好学习。
(此为李家浩教授在2014年6月21日《夕惕藏陶》出版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

 

图一 座谈会现场

 

图二 李家浩先生发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6:56 , Processed in 1.0649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