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天的努力,望山桥一号楚墓已于17日开棺,由于内棺保存太差,已经坍塌,棺内并没有发现墓主人遗体,内部文物将整体打包拖运回荆州博物馆进行室内清理。目前望山桥一号楚墓的田野发掘任务基本结束,共出土约400件文物及大量动植物标本。
经考古人员再次确认,望山桥一号楚墓为两椁两棺,17日当天工作人员将第二重棺盖吊取,发现只有两重棺,外棺为方棺,内棺为弧棺。该墓曾被盗,其密封性被破坏,导致内棺保存太差而坍塌。考古队现场将内棺除底板外的其他隔梁板、内椁板、外棺板,内棺墙板及挡板全部吊取上来后,很遗憾地发现里面并没有墓主人的遗体,只剩下尸骨了。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考古领队贾汉清介绍,他们将内棺底板及其上的人骨、丝织物、玉器等整体打包拖运回馆进行室内清理。主棺内究竟有什么宝贝,预计一周之内会有结果。针对墓主身份,要待考古人员清理完后根据竹简和器物上的铭文来进行判断。
开棺当天在清理东室和棺室时,也出土了不少宝贝,东室主要为竹木漆器,多为木俎。另有少量铜鼎耳、爬兽及马衔等。东室出土的三只牛头虎身的爬兽,做工精美,形态逼真,为鼎旁边的装饰。在同类文物中,一般龙头虎身的爬兽较多,牛头的并不常见。另外,在内棺棺盖上出土了一件丝棉被,工作人员在清理过程中,在丝绵被中惊喜地发现一块玉璧,保存完好。贾汉清推断,估计丝绵被中还会有更多的玉璧等玉器。
另外,考古队将在春节后对望山桥一号楚墓的车马坑、祭祀坑以及望山桥二号楚墓进行发掘。考古专家介绍,望山桥二号墓可能为一号墓主亲属,虽等级不及一号墓,但如果未曾被盗扰,望山桥二号墓将会更有看头。
贾汉清说,望山桥一号墓所处地理位置也非常特殊,该墓处于荆州城与熊家冢墓地中间,也正因为此,望山桥一号墓遗址今后将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景点,将荆州古城与熊家冢连成一条线。
望山桥一号墓“四之最”
为荆州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
自2014年10月18日以来,考古人员就对望山桥一号墓开始考古发掘,经过三个月的努力,该墓揭开层层面纱,将一段2000多年前的历史展现在大家面前。除了历史价值外,考古人员在发掘工作上也有许多创新,整个墓葬及发掘工作呈现出多个特点。
地理位置
最特殊处于荆州城与熊家冢中间
望山桥墓地位于荆州区川店镇望山村,墓地布局完整,由两座墓葬和一处车马坑组成,一号墓为主墓。望山桥一号墓所在的岗地也具有独特的考古价值,从藤店到裁缝约2公里范围内,沿荆州城至熊家冢的旅游专线公路两侧,很有规律地分布着7个小墓地,分别是刺冢子、松子冢、铁塔冢、望山桥、望山寺、胡家冢、文家冢等墓地,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时,这片墓地是楚越吴三国文化神奇的碰撞点,在其南200米便是1965年发掘的闻名中外的“越王勾践剑”的出土地——望山一号楚墓,西南两公里处,是“吴王夫差矛”出土地——马山五号楚墓,北约两公里,是“越王州勾剑”出土地——藤店一号楚墓。
该墓葬规模
最大为荆州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
据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介绍,该墓是荆州市境内发掘的第二大楚墓,自1978年天星观一号楚墓发掘以来,这是我市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墓葬。考古价值自然不言而喻。这些都将为研究楚国历史提供不少实物、文字资料。
其次,该墓葬对研究当时下葬时,椁板是如何放到墓底的提供了科学证据。考古专家在墓坑开口处南北对应的“山”字形遗迹。据贾汉清介绍,在台阶上与山字型遗迹相应的地方有放置木杠的凹槽,据推测山字型痕迹有可能是当时做的地梁,然后利用简单的机械,将椁板通过简单的装置沿着木杠滑落到墓底,然后进行组装。
科技手段利用
最集中3D扫描、内窥镜、航拍
科技手段用于考古在我市并非首次。但据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此次是各种科技手段利用最为集中的一次。据了解,早在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勘察阶段,考古工作人员、中国科技大学的几位博士就曾采用原状土取样器协助初探。墓地深入发掘以来,考古工作人员还尝试对墓坑进行了全息摄影。
与荆州中学新址夏家台墓地考古发掘的宋代砖室墓一样,此次武汉微目科技公司也对望山桥一号楚墓进行了3D扫描。在墓葬清理的进展过程中,测量人员为墓葬的每个阶段都建立了3D影像立体档案,记录了文物精确的几何信息等三维数据,给墓建立了一套立体的影像资料。
同时,内窥镜的运用是另一科技考古手段。为保证考古发掘工作顺利、有序推进,望山桥一号楚墓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曾借助内窥镜对棺椁内文物进行探视。另外,还有航拍等科技手段也运用其中,给考古发掘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式,便于利用技术手段提取信息。
参观嘉宾
最多各地考古专家交流学习
自1月份揭开椁盖清理随葬文物以来,该考古工地迎来了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据王明钦介绍,望山桥墓地是国家文物局关注的重点项目,2012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博物馆组成考古队,以望山桥为中心,对楚国大中型墓地作了仔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并制定考古发掘与文物保护方案。2013年8月26日,国家文物局批准了望山桥墓地的考古发掘。9月,荆州博物馆开始对望山桥一号墓封土及周边遗迹的发掘。2014年10月18日,望山桥一号墓考古发掘正式展开。
王明钦表示,该墓葬规模大,规格高,工地上几乎每天都会迎来一批外地专家,北京、湖南、河南及省内兄弟市州考古工作者、市文博系统从业者纷纷被吸引过来,了解发掘进展,并与我市考古专家进行交流、学习。
除了“看门道”的专家们以外,“看热闹”的周边村民也不少,为了回馈周边村民对此次考古工作的支持,荆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发放嘉宾证,定时、定数地接纳部分村民参观,让不少好奇的村民一睹为快。
近200人昨走进考古现场
本报热心读者表示:像是一场穿越之旅
为了让考古工作更贴进群众贴近生活,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昨日,荆州博物馆在望山桥一号墓发掘现场举行了考古开放日活动,让市民感受荆州文化,考古的乐趣。
昨日上午,荆州博物馆之友、学生代表、附近村民近200人亲临现场进行参观,本报征集的5名热心读者、微友也一同参观了考古发掘现场。
在开放日活动中,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首先向现场观众介绍了该墓的考古发掘情况和悠久灿烂的楚文化。通过连日的发掘工作,望山桥一号墓出土了约400多件文物,引起了现场观众极大的兴趣。同时,荆州博物馆在现场设置了成果展板,从航拍墓地的地理位置到出土的重要文物照片都呈现在大家面前。通过还原考古现场的方式向公众展示翔实的考古资料,丰富的出土文物,再现楚国的灿烂文化。在市民参观的同时,荆州博物馆副馆长贾汉清也一边向现场观众详细介绍出土的每一件宝贝,同时对大家的各种疑问,贾汉清也进行了一一解答,并将市民分批带到墓葬下面进行参观。通过两个小时的活动,让市民们走近了尘封两千多年的历史,认识到了考古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
本报组织的一位微友杨先生表示,活动的形式非常好,荆州历史遗存丰富,更应多开展类似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来到现场并参与其中,这比历史书更直观,对增长历史知识、了解荆州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王静是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参与这次活动,多次与本报记者联系确定参观时间,期待的心情不言而喻,通过参观她表示非常震撼,“这些都是过去在电视里看到的场景,亲临现场感觉更像是一场穿越之旅。”
龚琳娜丈夫老锣参观古墓
到荆州进行音乐考古
望山桥一号墓自发掘以来,吸引了各地的考古爱好者前来参观,17日,歌手龚琳娜的丈夫老锣也出现在了考古发掘现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据荆州文保中心专家介绍,此次老锣来到荆州主要是进行音乐考古,并到荆州博物馆进行了参观。老锣(RobertZollitsch,直译为罗伯特·佐里奇)是中国新式音乐的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制作人。2002年,老锣担任中国歌者龚琳娜的制作人,为龚琳娜创作了五十多首新作品(《忐忑》、《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静夜思》、《登高》等),并创作大量民乐室内乐和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根基上,老锣创造出其独特的音乐语汇,以多层次的音乐结构凸现韵和气的张力。(记者 伍丹 通讯员 李红/文 记者 梅闻 肖顺钦 实习生 尹祥/图)
http://www.jznews.com.cn/comnews/system/2015/01/19/01162179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