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文《從戰國文字所見的類“倉”形“寒”字論古文獻中表“寒”義的“滄/凔”是轉寫誤釋的產物》(刊《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最後所加一段論及《李頌》整理者釋“倉”之字,認為該字只能釋“寒”而不可釋“倉(滄)”,並對字形特點作了一點分析(397頁)。今天發現,王凱博先生於2012年1月公開發表的《上博八文字編》已經將此字歸在“寒”字之下(見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765,74頁),非常正確。我當時撰作此文壓根兒沒有注意《李頌》此字,可晶兄提醒我注意此字時,我匆忙間竟也沒有想到去翻翻既有的字編等工具書,以至失引凱博先生的高見,這是非常嚴重的疏失。謹向凱博先生致歉,關於此字拙說只能作為王說的補充,特此說明。
另外拙文還有一處荒謬的誤植,一併正之於此。388頁倒3行“禹必速出,冬不敢以暑辭,夏不敢以寒(按文中作原形圖片)辭”,暑、寒(圖片)二字當對調。
郭永秉 4.4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20:09 , Processed in 1.0510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