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946|回复: 0

《周礼》里记载的,很可能都是真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来对于《周礼》有两种主流看法:一是认为只是一部理想化的蓝图,但《周礼》主次不分的繁琐记录细节的特点,让这个说法很站不住脚,另一种说法就是《周礼》是春秋末期周人对于历代流传下来的资料的汇总,我是持这种观点的。

那么,一个问题就变得很有可能,《周礼》里记载的,很可能都是真,也就是《周礼》里没说的,不要按常理去进行推理,而应按考古学的获得和国外对于奴隶制的研究成果,去进行更大胆的套用,因为《周礼》只是一个远古记录的汇总,整理者自己很可能都无法理解一些记载的内在逻辑。

想举的例子,是很多人感兴趣的井田兵役制

下图就是我认为的一成之地,成通城,按《周礼·考工记·匠人》城方九里,而成方十里,我认为周成王的“成”应该也有彰显他筑“成周”城的意思,毕竟大部分诸侯是没法到宗周去的,但我觉得《周礼·考工记·匠人》记载的不是宗周和成周,而是丰

 

四井为邑,是说四亩井地的中间是村邑,四邑为丘,是说两通之地,小贵族的丘堡两边各有两个村邑,而成串的丘堡之间,四丘为甸,是中贵族的甸堡。甸堡集中在大路上,形成了一个城市外围的环形路,这很可能就是《周礼》郊地之外甸地的名称由来。

这种网络分布也和商周考古学对小村大村的距离的发现相吻合。

 

《周礼·地官·小司徒》东汉末·郑玄《注》引《司马法》:“六尺为步,步百为畮,畮百为夫(小方块);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九宫方块或黄色方块);井十为通(左右各五井),通为匹马、三十家、士一人、徒二人(另有兵役徒七人);通十为成(上五通下五通),成百井、三百家(十匹马?八匹马?)、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这是周后期才有的老年兵辎重卫队)……。”

《诗·小雅·信南山》隋唐·孔颖达《疏》引《左传·成公元年》东汉末·服虔《注》引《司马法》:“四邑为丘(两通),有戎马一匹(发展到后来外加辎重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四丘为甸(甸堡为一成之中心),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后期追加辎重革车一乘)、马四匹(十马选驷)、牛十二头(三辆牛车)、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备,谓之乘马”;又《汉书·刑法志》(王鸣盛《<周礼>军赋说》“清乾隆·戴震说:‘(《汉书》)《刑法志》亦本《司马法》’”)、《礼记·孔子闲居》隋唐·孔颖达《疏》与三国末·杜预《春秋经传集解》成公元年《注》,也援引《司马法》此文,详略虽有不同,文意却无出入。《周礼·地官·小司徒》初唐·贾公彦《疏》说"郑注《论语》道:千乘之国亦引《司马法》,彼是畿外邦国法,彼革车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甲士少,步卒多。”可见郑注《论语》也同样引用过这段文字。

 

“六尺为步(1.5米),步百为畮(不是亩,150米),畮百为夫(150*150米)。夫三为屋,屋三为井”,如图,一个白方块里的小格就是一个“夫”,小格边长是一“畮”。“夫间有遂,遂上有径”小格的边就是“径”,“十夫有沟,沟上有畛”黄方块的边就是“畛”。一个白方块或一个黄方块就是一个井田,两个井田的六个屋靠在一起,就是“五家”,也就是一个“比邻”。“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146);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125);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104)。”因为“夫三为屋”是一个理论值,为了计算时长久的稳定,所以把六屋算作五家,也有可能比长下士拥有自己的官地。

 

四井為邑”,四个黄白方块中间的4格网格就是一个“邑”,也就是商的田邑,聚集了12屋10家,也叫村邑(马新《殷商村邑形态初探》)。五个“比邻”就是一个“闾里”,“井十為通”“百夫有洫,洫上有涂(途)”,正中十个“比邻”中间夹着的,就是一条“通”,其他四条是“通”。

通十為成(城)图中选中的方框就是一“成”,也就是如果要兴建城市,所占据的土地面积,“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当然“成周”“宗周”之类的大城市可能会更大一些。“千夫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几(畿)”“成”中间的十字,竖着的叫做“通道”,横着的叫做“道路”。“道路”穿过的地方,“四邑為丘”,四个“邑”夹着的4网格就是一个“丘”,比如孔丘、左丘、商丘,很可能就源于此。

中国古代讲究“天圆地方”,中国的土地,刨开“满蒙藏回苗”五个少数民族的地区,就是一个正正的方块。北到大漠,南到南岭,西到巴蜀,东到大海,每一边是一万里,国方百里,就有万国。比“畿方千里”“国方百里”更小的,就是“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一个“成”有十个“里”,但是是由两排各五个“里”拼成一个方块,“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天子之地与之相同,所以要打个五折,去掉一排,四个“通途”,排除了中间的“通道”,“通为匹马”。“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比为闾,四闾为族”“四邑為丘,四丘为甸”“通十為成”“四两为卒”“百人为卒”说的都是一回事。不论四进制、五进制还是十进制,落实到这里,都是四匹战马一辆战车。中间的16格网格就是一个“甸”,辨方正位,体国经野”的一“成”之地,落实到管理层面就是一个“族酂”,也就是商的宗邑,比如洛邑、制邑、虢邑,面积大概16个“夫”36万平方米

“遂人掌邦之野”,如果说城内的“国人”和城郊的“乡人”是“周人”类似罗马人在首都罗马城和各地的殖民者的话(比如鲁国的“三乡三遂”),“遂人”就是“周人”在各地的盟友部落。“四闾为族”是“乡人”的编制,“四里为酂”是“遂人”的编制,诸侯国的“县鄙”则更低一级或几级。

“除山川沈斥、城池邑居、園囿術路”“不易之地,家百;一易之地,家二百;再易之地,家三百”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即使遇到瘟疫或者战败,一“成”之地依然能够提供百人为卒”,以为“卒乘”。

 

 

下面一个大方格就是一成,一个小方格就是一井

 

 

《周礼·司徒》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

凡建邦国,以珪土其地,而制其域。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参之一;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封沟之;以其室数制之。不易之地,家百;一易之地,家二百;再易之地,家三百

令五家(2井)为比,使之相保;五比(10井)为闾,使之相爱;四闾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賙;五州为乡,使之相宾。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旅,以作田役,以比追胥,以令贡赋。乃均土地,以稽其人民,而周知其数。上地,家七人,可任也者家三人(146);中地,家六人,可任也者二家五人(125);下地,家五人,可任也者家二人(104)。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以其馀为羡,唯田与追胥竭作。

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以岁时登其夫家之众寡,辨其可任者。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野自六尺以及六十有五,皆征之。

遂人掌邦之野。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法。五家(2井)为邻,五邻(10井)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

辨其野之土:上地、中地、下地,以颁田里。上地,夫一廛,田百亩莱五十亩(50100),余夫亦如之。中地,夫一廛,田百亩(100100),余夫亦如之。下地,夫一廛,田百亩菜二百亩(200100),余夫亦如之。

凡治野,夫间有遂,遂上有(井)径,十夫(井)有沟,沟上有(田)畛,百夫(通)有洫,洫上有涂(途),千夫(成)有浍,浍上有道,万夫(终)有川,川上有路,以达于几(畿)。

经牧其田野,辨其可食者,周知其数而任之,以征财。征作役事,则听其治讼。巡其稼穑,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周礼·司马》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卒,卒长皆上士。二十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人为伍,伍皆有长。

凡令赋,以地舆民制之:上地,食者三之二,其民可用者家三人;中地,食者半,其民可用者二家五人;下地,食者三之一,其民可用者家二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7 12:15 , Processed in 1.0547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