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93|回复: 1

[清华简] 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卧马居 于 2015-6-2 11:08 编辑



清华简《楚居》“疆浧”准确划定楚国丹阳在老河口 图

文/卧马先生(李敦彦)
 


楚国丹阳“疆浧”地 实拍图 2015 5 23
 


      清华简《楚居》清楚的记载了楚国从“季连初降于隈山”开始,到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后的“悼折王犹居朋郢。中谢起祸,焉徙袭肥遗。邦大瘠,焉徙居鄩郢”的鄩郢。几乎完整的记录了楚国从季连到楚肃王的迁徙迁都全过程。
      从楚肃王卒年算起,这时的楚国从公元前1042-370年,楚国已经走过了670多年,已经到风雨飘摇的八百年楚国末期了。从楚简出处的最后时间看写作楚简的时间,应该比后世史官司马迁(公元前145-87年)晚年所著的《史记》要早三百多年。所以出自楚国晚期楚史官所作《楚居》更接近楚国历史真相,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清华简《楚居》记载的楚国,楚人是从季连之妻妣列生侸叔、丽季的开始称“楚”。当时楚尚不能称国,只能称“楚人”。季连到熊(酓)狂都居住在成周的京宗城,到熊(酓)绎与屈紃,才离开京都到封地居住。《楚居》与《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相符。
      清华简中“鄀国盗牛”故事,经研究在老河口找到符合“鄀国盗牛”的地理位置与清华简《楚居》吻合。搜索:“鄀国盗牛故事推论楚国丹阳在老河口”参考。《楚居》中楚国是从楚武王熊达(通)都疆浧之后“抵今曰郢”的。说清了从“疆浧”开始称“郢”的时间界限。换句话说是从公元前1042-741年楚武王僭位称王称“郢”以前,楚国在“疆浧”地,是没有“郢”和楚都的,这时的楚国只能居住在丹水之北的“丹阳”之地。这与楚国屈居汉东300年的历史相符。
      从清华简把楚国的初都地称“疆浧”,可见这时的楚都是在靠近楚国边疆的地方,疆浧以后楚国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丹阳初郢楚都城。从楚武王称郢到楚肃王以后迁徙到鄩郢,到公元前223年秦始皇统一六国灭楚,楚国有518年称郢的历史。
      清华简《楚居》中与郢有关的楚都郢地很多,有疆浧、湫郢、樊郢、大郢(福丘)、鄀郢、睽郢、蓝郢、居承之野、居秦溪之上、章华之台、美郢、鄂郢、肥遗、酉澫、鄢郢、司吁、蔡郢、鄢郢、朋郢、[虘阝]郢、[并戈阝]郢、大瘠、鄩郢。带郢的楚都有14个,加上动荡时期楚王曾经居住过的临时楚都有23处,加上楚国在这些都郢之间来回迁徙过37次,清华简详细的记述了518年间楚国漂泊不定频繁迁郢的全过程。
      有意思的是,从公元前1042年楚国诞生到2015年,3057年后的国人只记住了荆州纪南城的“纪郢”。什么疆浧、湫郢、樊郢、大郢(福丘)、鄀郢、睽郢、蓝郢,至今在历史学界都难以定论?只在后来的出土文物和考古发掘中,对宜城的楚皇城的鄀郢、鄢郢,淮阳上蔡的“陈郢”和安徽寿春的“寿郢”有了新的认识。
      参考楚国为有效的管理诸侯国,把所灭的诸侯国悬于国门之外而最早创立的“郡县制”,从楚国所灭的几十个诸侯国的县辖之地,可以找到所有诸侯国以外的楚地范围,会发现国门内的楚国疆域地很小,在小范围楚国国门以内寻找楚国丹阳的“疆浧”就容易了。
      离楚国“疆浧”最近的两次迁徙是湫郢和樊郢。湫郢是荆州纪郢、樊郢不管是襄阳古樊国(邓国遗址)还是信阳樊地,湫郢樊郢有准确的地理位置,包括后来宜城楚皇城的鄀郢和鄢郢地址都很明确。
      清华简《楚居》中“疆浧、湫郢、樊郢、鄀郢、鄢郢”,清楚记载了楚国迁徙路线是沿汉江向南迁徙的。从汉江下游向前倒推,鄢郢、樊郢向北上游是古阴国老河口。老河口向东是邓国,向北是秦国(鄀国淅川),向西是谷国,向西北是绞国麇国的丹江口郧县。刨去这些诸侯国范围更小更清晰,根据清华简《楚居》“疆浧”的记载,可以准确判定除“疆浧”的楚国丹阳在樊郢和秦国鄀国邓国之间的老河口。
      接下来需要找到符合楚国“初郢”之郢“疆浧”在哪儿的证据?
      首先可以肯定除清华简《楚居》“疆浧”外,古今即无浧国也没有疆浧、浧水。为能厘清“疆浧”从“疆”和“浧”字开始查寻。
      疆,金文大篆,早期甲文两块“田”上下错开排列,表示田界。该款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后,在两块田地之间添加三道横线指事符号,突出“界线”。晚期甲骨文(弓,武器,表示以武力护卫的领土),表示以武力护卫领土。造字本义:以武力护卫的广大领地。晚期金文基本承续晚期甲骨文字形。晚期篆文加“土”,强调“领地”主题。
      可见“疆”字是表示以武力护卫领土的边疆和疆域界线没有疑问。
      呈;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担任事务。呈,金文(口,禀报)(壬,即“任”),字意是由下向上禀报任务完成情况。篆文承续金文字形。汉代隶书将“壬”写成“王”,“人” 形消失。
      浧:yǐng,chéng,释义;泥;沉;古同“澄”;满。
      桯ying、 tīng ,从木从呈。呈为程省意为"运送皇粮去王都"。
      郢:字从呈,从邑。“呈”意为“王者所在”。“呈”与“邑”联合起来表示“王都”。本义:楚国国都。
      桯、到浧、到郢这些跟“呈”有关字的字都跟皇权有关,从随偏旁变化而变化的字意看,“疆浧”的“浧”和“疆”字,应该跑不出字意本身。所以判断“疆浧”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楚后人对早期楚国丹阳的别称。既然“疆浧”是说楚都的事儿,那找到符合“疆”和“浧”的地方,应该就找到清华简《楚居》中的“疆浧”了?
      关于“疆浧”地望,经过对“疆浧”文字和认真研究清华简《楚居》简文,发现“疆浧”地应该是在“周成王封楚国五十里子男之田”的边疆之内。我们2014年开始研究楚国丹阳封地时,就在秦楚边界的老河口段楚长城下10公里和邓国2公里外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找到符合丹水之阳的丹阳地望。并发现发源于渡槽河中游在丹水以北属丹阳地的屈湾屈家殿。近期研究发现老河口“古城遗址”地完全符合“疆浧”地望。这一发现是在2015年登临朱连山楚长城、杏山楚长城后,多次到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实地考察后的新发现。这一发现不是仅凭看读清华简《楚居》和翻查史籍能发现得了的。如果史籍里有丹阳的准确历史记载,早就被先前史家发现了到不了现在。
      清华简《楚居》中有“至武王酓达自宵徙居大,焉始【称王祭祀致】福。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焉抵今曰郢”。这段讲述了楚国早期都城小容不下众人居住后,围老城填土造地的故事。
      在老河口“古城遗址”,不仅能找到符合楚国之疆的“疆”地楚长城,还能找到符合楚国初郢的“浧”水水系、能找到符合“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宇人之地填土造出来的“浧”地。
      古阴国在今老河口市袁冲乡,2014年到2015年我们反复多次到阴楚故都的“古城遗址”地实地考察。原来我们一直关注两水交汇的丹水淅水和阴楚故都的“古城遗址”。2015年5月23日十堰的楚文化研究者凌智民来访,我们带领凌先生再次到古城考察时才发现,被丹水和淅水包围的古城遗址地上古砖瓦堆积的古城墙上荆草丛生轮廓清晰,范围不大古城墙外围除“古城墙遗址”南方向下走低外,东西北三面都还有略低几乎同样高的成片土地。(参看上图)
      老河口古城遗址地,上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一直有人居住,因为1966年大兴水利建设古城水库才整体移民搬迁的,据当地老人讲,过去古城墙四周都住有人,东西两头的人都不认识,可见当年古城不小的规模。至今古城墙四周四季耕种的田地上仍然是古砖瓦砾遍地,也是因为建设古城水库才一定程度保护了古城遗址地的原始风貌。
      联想到登临上的楚长城,朱连山楚长城以北就是今为淅川县,古为鄀国和秦国的楚鄀秦的疆域界限,朱连山以东的杏山楚长城,就是今为邓州市,古为邓国的楚邓国的疆域界限,也是湖北与河南两省的省域界线。(可查阅卫星地图或实地考察核实)
      分析清华简《楚居》中的“疆浧”,回想老河口朱连山楚长城、邓州杏山楚长城下十里外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楚长城就是标准的楚国边疆之地。再看被丹水淅水环绕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正是阴楚故都旁两水环绕的“浧”地,古城遗址地古城墙外,与古城持平的的围城之地,正是清华简《楚居》中“众不容于大,乃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的填土造地而成的“宇人之地”的“疆浧”之地。当年楚人“渭疆浧之波而宇人”的做法跟现在的填海造地一样,再查查历史发现楚人“渭疆浧之波”之举,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填水造地工程。
      综合分析:老河口袁冲的阴楚故都古城遗址地的“城”和“郢”,即符合楚先人初到楚地为祭祀去鄀国盗一头小牛犊的“鄀国盗牛”地,又符合楚先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自北而南的迁徙路线,也符合楚初无都城,在楚收阴国阴楚合并后楚武王称王称郢的历史,古城遗址地即有符合阴阳风水学的都在丹水之北的丹阳地,又有丹水淅水交叉环绕楚都城的城池之水,即符合地近楚长城下的“疆”又有符合古城墙外填土造地的“浧”,并有符合出生于丹阳的屈原宗庙屈家殿。
      经查宜城郑集楚皇城遗址地,离汉水垂直距离6.3公里。荆州纪南城离汉水最近的高石牌镇50公里,离近湖3.6公里。老河口古城遗址直接被丹淅水包围,古城遗址与邓国只有2公里,所以不管是宜城的楚皇城还是荆州的纪南城湫郢,都不具备“疆浧”的必要条件。
      综合推论清华简《楚居》中楚国初郢丹阳的“疆浧”地准确位置,应该在淅川以南、邓州以西、襄阳以北的老河口“古城遗址”地。
楚国境内几十年考古发掘为什么发现不了楚都丹阳?
      湖北社会科学院楚文化研究所尹弘兵“春秋楚国无城说”中说的:“楚都探索上,我们是否犯了方向性的错误?他认为,象春秋郢都这样的大遗址或大城址,不可能深埋于地下而不被我们发现,它应该是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只是我们被某种习惯性的误区遮蔽了双眼以至于对它视而不见”做出了解答,这一观点我是很赞成的!同样的专家学者如果不正视历史,不用发现的慧眼去思考,即使住在楚都遗址上也找不到楚都丹阳的?

                                                2015年5月29日 于老河口 卧马居

参考:研究鄂国麇国图腾 发现楚国丹阳图腾图
清华简《楚居》中楚国丹阳图腾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11:} 综合清华简楚国迁徙路线 “疆郢”地无疑是源头 是证明楚国丹阳地的最关键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5:54 , Processed in 1.0778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