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619|回复: 0

[古文字综合] 净尽精敬说声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5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净尽精敬说声训

 

声训,是汉语训诂学术语,又称音训。是指通过语音分析词义,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推求词义的来源,以说明其命名的原由。就声音关系而言,声训可分为4种:同音、双声、叠韵和音转相近。

 

声训的根据是音同义通或曰音近义不远。从历史的发展来看,语言的历史要比文字久远得多。文字诞生只不过区区几千年而已,但语言的出现则至少以万年计。在文字出现之前,我们的先民主要是以语音来交际来表情达意的。用语音表意不可能是随意为之毫无章法,而应该是约定俗有所遵循的。用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表达相同、相近、相通或相连的语义似乎应该是先民们用语音交际的规则之一。这一点正是声训研究的重要依据。虽然说语言历经几万年的发展变化,致使今天多数音同音近的字已经很难寻觅到它们语义的联系,但也确有许多例外,只要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相通和相连。净尽精敬就是一组很有说服力的例证。

 

净:jìng从冰(做部首叫两点水,读作冰,冰冷义),争声。但这字像冲、准等字一样本来是从水(三点水)的,传写误作两点水。所以干净之意义与水有关系不容置疑。

尽(繁体盡)jìn从皿,从水(四点水)从聿。不过这里的“聿”字与笔无关。在甲骨文中,盡字没有四点水,上边的聿字其实是以手持帚(炊帚或曰饭帚一类的东西),下面是锅子一类的器皿,刷锅的意义应该很明显。所以罗振玉认为甲骨文尽字“像涤器形”,解释其字义为“食尽器斯涤矣,故有终尽之义”。但终尽之义似不应是尽之本义,尽的本义应该是净。因为干净乃是刷锅的第一要义。后来增加的四点水,自然也不是为了表示终了,而是为了表示干净。所以尽应该是净的本字。古时前后鼻韵母不分,现在许多方言仍如此,尽净同音应无疑义。吃饭到了刷锅的时候,说明这顿饭结束了,所以终了应是尽的引申义。还有一个竟字也有终了义,如未竟的事业。可见尽净同音都有干净之义,尽竟同音都有终了之义。

 

jīng《说文》择也。从米,青声。《汉典》:挑选过的好米,上等细米。精的反义词是糙。糙《汉典》1未精碾的粗米;2脱壳未舂的米。现在,由于使用机器加工,人们对于精米糙米已经没有什么概念了。但是,至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偏远农村加工谷物也还是要用石臼石碓来舂捣的。舂捣出来的米还不是精米,还要除去里面的沙子一类的杂质和个别未舂去皮壳的米粒。所以《说文》解释精字为“择也”,这择字就是挑拣除去杂质的意思。米没有杂质变干净了,就成为精米了。可见净与精的意义是相通的。另外,精字还有一个义项,舂捣使精,如精凿(舂去谷物的皮壳)(《汉典》)。可见谷物舂去皮壳(糠)也是为了干净,这是加工精米不可或缺的工序。这也说明净和精音同义亦相通。由米除去皮壳则又引申出精字的另一义项:赤裸、袒露,如 精腚(光腚),精腿(光着的腿)等。衣物脱干净了,身子就只好精着了。这同样可以证明净与精之意义相通。

 

jìng《说文》肃也。《汉典》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礼记》宾客主恭,祭祀主敬。由以上解释可知,若是会亲友宴宾朋,则要恭,也就是客客气气,彬彬有礼;若是祭祀天地山川、鬼神祖先、往圣先贤,就必须敬,即发自内心,虔诚庄敬。古人为了表达这种虔诚的心情,在祭祀之前还要进行斋戒。所谓斋戒,包含了斋和戒两个方面。“斋”来源于“齐”,主要是“整齐”,如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这里的荤,还应包括腥膻辛辣等难闻的气味。戒主要是指戒游乐,比如不与妻妾同寝,减少娱乐活动等等。斋是清洁自己的身体,戒则是纯净自己的心灵。身心洁净,才不会亵渎人们所祭祀的对象。由此可知,古人正是用“净”来表达“敬”的。可见净与敬不仅同音,意义也是相通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

GMT+8, 2024-11-23 17:03 , Processed in 1.05439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