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标题: 美国汉学家艾兰: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错过简帛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4-1 06:18
标题: 美国汉学家艾兰: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错过简帛

美国汉学家艾兰:研究中国思想史不能错过简帛

【时间: 2011年03月30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 张春海 】【编辑: 蒙卫芝】

学术界围绕1998年公布的郭店楚墓竹简曾经出现过研究和讨论的热潮,此后,在美国达慕思大学甚至美国、欧洲形成了简帛研究的热潮,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美国达慕思大学教授、著名汉学家艾兰。  

  海外学者研究简帛由来已久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美国达慕思大学甚至美国的研究简帛学的学者在哪些方面形成了关注热点?

  艾兰:上个世纪上半叶欧洲就收藏了汉代的木简、木牍,美国也收藏了长沙子弹库楚帛书。我个人研究先秦,从1972年到1995年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书时,主要研究的是思想史和古文字,没有专门研究简帛,可是我也对马王堆很感兴趣。1995年我来到美国达慕思大学教书,宗教系的韩禄伯教授已经翻译了马王堆帛书《老子》,英文书名翻译为汉语是德道经,因为帛书把《德经》放在《道经》之前。1996年我们两人参加北大陈鼓应、王博组织的会议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周秦汉时期的道家文化及其在后世的演变,很多外国人来,就是因为听说湖北郭店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老子》,会上可能有介绍。其实,会上只有一个很短的报告。郭店楚简出版后,我们在1998年举办了郭店《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郭店楚简中有一篇《太一生水》,原来是和郭店《老子》()抄在一起,在宇宙观、道家思想方面,有很多值得讨论和研究的地方,学者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个材料的重要性。

  2000年,我们还召开了一个会议——“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是达慕思大学与李学勤先生和北京大学李伯谦先生合作的一个比较大的会议。因为注意到有很多的文字材料发掘以后还没有出版,会议请了很多考古学家作相关报告,比如温县盟书、慈利和新蔡楚简、王家台秦简等。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先生也介绍了还没有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孔子诗论》。去年,以李学勤先生为首的小组首先发表了《保训》,我们在达慕思大学召开过一个小规模的讨论会,今年还要组织一个,读清华简《尹至》与《尹诰》。其实,美国还有别人也组织这类的讨论会,譬如宾州州立大学也开了这类简帛会,他们读了《恒先》


作者: danyili    时间: 2011-4-1 07:39
标题:
走过路过不可错过,明白了吧
作者: 子丑寅卯    时间: 2011-4-19 06:23
标题:
拜读了!
作者: 廖佳瑜    时间: 2011-4-19 19:27
标题:

謝謝老師分享






欢迎光临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论坛 (http://fdgwz.org.cn/forum3/)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