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顔世鉉研究員來中心作講座
在 2025/11/17 12:53:51 发布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顔世鉉研究員來中心作講座

 

鍾馨

 

202510159:30—11:30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顔世鉉研究員來中心作了題爲《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校讀——兼論相關的問題的講座。講座由陳劍教授主持,中心劉釗教授、張小豔教授、張富海研究員、蒋玉斌研究員、周波研究員、蔣文研究員、任攀副研究員等,以及中心、中文系的數十位師生共同參加。

图片

顔世鉉先生爲中心師生作講座

 

《詩經大雅生民》記載了姜嫄踐履帝迹之事,其中履帝武敏歆句,傳統多訓,表示足迹;或以爲讀爲,表足大拇指,指后稷之母姜嫄踐履上帝足迹之大拇指。對此,顔世鉉先生指出,傳世古書的有關記載多表示姜嫄踩上帝或巨人的脚印,而非踩脚印的大拇指。另外,根據民俗學家研究,大迹(巨大的足迹)可能是原始氏族的圖騰。而上博楚竹書《子羔》乃見人武,履以忻,禱曰:帝之武句,也指姜嫄踐履上帝之足迹,和傳世古書、民俗學家的説法相合。因而顔先生認爲,《生民》的武敏很可能是音近誤衍,其中必有一字爲衍文。隨後,顔先生援引古文獻中音近誤衍的例子,並參考清代高郵王氏父子的校勘理論,推測《詩經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句音近誤衍的可能原因:其一爲旁記音近字而闌入正文,即原作履帝武歆,讀者在旁記音近之字,而後抄寫者並存之,於是成爲履帝武敏歆;其二爲兩本各用音近字,後人誤合之,即各本傳抄時形成了不同的抄本,或作履帝武歆,或作履帝敏(武)歆,而後人誤合爲履帝武敏歆



图片

顔世鉉先生作報告

講座結束後,陳劍教授對講座内容加以總結,劉釗教授、張富海研究員、蔣文研究員等與顔世鉉先生就《詩經》經典化時間以及部分文句的校讀問題進行了討論,顔世鉉先生也回答了聽衆提出的若干問題。最後,劉釗教授代表中心向顔世鉉先生頒發了講座證書。

图片

劉釗教授代表中心向顔世鉉先生頒發講座證書

图片

合影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64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