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鄧少平:郭店《成之聞之》21號簡新解新編
在 2009/12/17 12:23:54 发布

 

郭店《成之聞之》21號簡新解新編

(首發)

 

鄧少平

清華大學歷史系

 

郭店楚墓竹簡《成之聞之》 21號簡云:

是以智而求之不疾其 人弗遠而行之不果其 也弗枉矣

原整理者讀為:是以知而求之不疾,其 人弗遠 矣;勇而行之不果,其 也弗往矣。


[1]整理者將此簡作為第四個編連組的開頭,顯然,他們對此句的理解受到其下2223兩簡簡文“凡物在疾之”、 “行之不疾,未有能深之者也”的影響,特別是“求之不疾”與“行之不疾”相當接近。據此而言,21號簡簡文蓋意為:因此雖然知道但不迅速求索,就離常人不遠了;雖然勇敢但不果斷行動,就會生疑而裹足不前。後來的研究者雖然在某些字詞的理解上稍有不同,[2] 但大體皆遵從整理者的這種理解,至今無人提出異議。但我覺得,整理者對此句的理解實際是有問題的,以下嘗試論之。

文獻中有“去人不遠”一詞,如:

《漢書·郊祀志上》:此三神山者,其傳在勃海中,去人不遠,蓋嘗有至者。

《論衡·談天篇》:豈古之天若屋廡之形,去人不遠,故共工得敗之?女媧得補之乎?

《論衡·談天篇》:儒者曰:天,氣也。故其去人不遠

其意皆謂離人身的距離不遠,而無離常人不遠這樣的貶義,簡文中的“去人弗遠”也當是離人身不遠之意。所以,簡文此句當斷為“是以知而求之,不疾其去人弗遠矣”,這裏的“疾”和“凡物在疾之”、“行之不疾”中的“疾”意思並不相同,而當與《論語·衛靈公》“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的“疾”同訓為“病”。此句意為,知道便要去求索,不以其離人不遠為病。相應地,“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便當斷為“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果”當訓為“決”,[3] “不果其疑”即是“不決其疑”。此句是說,勇敢地行事,但在沒有決定疑問之前不要輕易行動。

將簡文的意思弄清之後,我們便可以進一步探討其編連的位置了。對於《成之聞之》一文的編連,經過眾多學者的長期努力,可以說基本得到解決。其標誌性成果可舉廖名春師及陳劍先生的兩篇文章為代表。[4] 陳文後出,其綜合學界眾多研究成果的編聯已近完璧,唯一還值得考慮的就是我在上文所討論的簡21。以下我的討論便是建立在陳文的基礎之上,請讀者參看。

陳劍依據顧史考的意見,將簡21放在簡28後連讀,並謂“其去人弗遠 ”就是承28簡“民皆有性而聖人不可慕也”而言。但據我上文對簡21文意的重新解釋,此說恐不可從。簡文“知而求之,不疾其去人弗遠矣”與常人聖人毫無關聯,與之相應的應是簡19的“所求之不遠”以及簡34的“所宅不遠”。[5]它們所言皆是君子應當“察反諸己”。而 “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這句,當是承接簡36君子所雲“從允釋過”而來,是說君子所行應當誠信不疑,如此才能使“先者豫,來者信”,取信於民。如此看來,簡21最有可能接在簡 36後連讀。

陳劍認為簡36很有可能當與簡 29連讀,但苦於缺乏確證。我認為,如果將簡21插入其中,這個問題便可得到解決。為方便討論,我們將這樣編連之後的相關簡文抄錄於下:

君子曰:從允釋過,則先者豫,來者信。是以知而求之,不疾其去人弗遠矣;勇而行之,不果其疑也弗往矣。《君奭》曰:“襄我二人,毋有合才音”,蓋道不悅之詞也。

21承上的關係已如前述,現在必須指出的是它和簡29的關係了。簡29引《君奭》“襄我二人,毋有合才音”,雖然其確切含義仍不清楚,但大抵應是說周公、召公不能互相信任,共佐成王,所以後文緊接著說“蓋道不悅之詞也”。這和簡36“從允釋過”、簡 21“不果其疑也弗往矣”,確乎有著意義上的關聯。只不過簡36和簡21是從正面立論,而簡 29引周公的“不悅之詞”則是從反面強調。從文章結構來看,簡文先引君子曰,再用“是以”闡述君子所言的含義、然後引《書》為證,最後發揮引《書》之意。這和簡文其下部分的結構也相當符合。所以,無論從文意還是文章結構來看,簡21接于簡36之後、簡29之前連讀,都是非常合適的。

如果我的上述看法可以成立,那麼陳劍所分的一、二兩組簡文自然當連成一個整體,而《成之聞之》全篇的編連亦將得到完整復原。

 



[1]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圖版第50頁,釋文第167頁,文物出版社19985月。下引此書不另注。

[2] 如李零、郭沂、塗宗流、劉祖信、劉釗、陳劍等皆將“智”讀如本字,陳偉將“”讀為“用”,周鳳五將“疑”訓為止、定,丁原植將“枉”讀如本字。參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第159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8月;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第 224頁,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月;塗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第88頁,(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20012月;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第146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12月;陳劍《郭店簡〈尊德義〉和〈成之聞之〉的簡背數字與其簡序關係的考察》,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辦《簡帛》第二輯,第211215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陳偉《郭店竹書別釋》,第 141143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1月;周鳳五《讀郭店竹簡〈成之聞之〉劄記》,見氏編《古文字與古文獻》試刊號,(臺北)楚文化研究會,199910月;丁原植《郭店楚簡儒家佚籍四種釋析》,第159頁,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49月二版在對“去人”的理解上,各家也有所不同:郭沂解為“脫離民眾”,塗宗流、劉祖信、丁原植解為“失去人心”;丁原植又認為也可解為“距離一般人的程度”;劉釗解為“離常人”,諸說皆見上引各家之文。

[3] 參見宗福邦、陳世鐃、蕭海波主編《故訓匯纂》,第1080頁,商務印書館20037月。

[4] 廖名春《郭店簡《成之聞之》篇的編連和命名問題》,載氏著《新出楚簡試論》,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15月;上引陳劍文211215頁。

[5] 趙平安從字形方面論證這兩個“遠”當釋為“”,見《釋郭店簡〈成之聞之〉中的“”字》,《簡帛研究二○○一》(上冊),第174176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9月。但據文意,此仍從裘案疑為“遠”字誤寫。

 

    本文收稿日期為20091217

    本文發佈日期為20091217

点击下载附件:

0579郭店《成之聞之》21號簡新解新編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53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