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李恒光:東牌樓漢簡文字補釋
在 2010/12/11 12:33:23 发布

東牌樓漢簡文字補釋

(首發)

 

李恒光

上海交通大學

 

二〇〇四年四月至六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中心五一廣場東南側的古井中,發掘出一批東漢時期的簡牘。二〇〇六年四月文物出版社出版了由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文物研究所編的《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一書,公佈了此批簡牘的圖版和釋文。釋文及圖版公佈之後,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關注,形成了許多成果。由於時代久遠,部份簡牘漫漶嚴重,有些字形難以辨識,釋文未有著錄。但有些字形依據文意,尚可隸定,今擇取幾則,略陳管見,以求教於方家。

 

一、“今月五日初,卒為耶風所中,頭身□□”中“□□”當爲 “寒熱”二字。

東牌樓簡九(出土編號為一一四一)《熹平五年騎吏中風文書》釋文認為“頭身”后二字殘缺,我們經過仔細辨認圖版,認為其後二字為“ 寒熱”,其字形為

我們認為該文書性質屬於病書[1] ,在其他漢簡中也可以看到病書如:

  元康二年二月庚子朔乙丑,左前萬世隧長胡敢言之候官。即日疾心腹,四支不舉。《居延漢簡釋文合校》5 ·18+255·22

  庚午朔辛巳,吞遠士吏戎敢言。

  傷汗寒熱頭痛,即日加煩懑,四支。《居延新簡——甲渠侯官》EPT59·49A

  建武三年三月丁亥朔乙丑,城北隧長黨敢言之。乃二月壬午,病加兩脾雍腫,匈胁丈滿,不耐食。《居延新簡——甲渠侯官》EF22·80

由以上例子可以知道,病書要對病情進行描寫,而“寒熱”二字正是對病情的大致描寫,合病書體例。

《傷寒論》就“中風”有如下描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与小柴胡汤主之。”據清孙星衍、孙冯翼所輯《神農本草經》:“云母味甘平。主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脏,益子精,明目,轻身延年。”又:“石膏味辛微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创。生山谷。”又:“麻黄味苦温无毒。主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欬逆上气,除寒热,破癥坚积聚。”二醫書所記載症狀與文書相似,為之佐證。

所以我們認為“今月五日初,卒為耶風所中,頭身□□”中“□□”當爲“寒熱”二字。

二、“□房□六門文書、主事典錄文書、科筴、樂器什物、闊不試”第二個□當為“詣”。

長沙東牌樓簡一九(出土編號一一八五)的簡牘釋文第二行第三字作“ □”,原簡牘圖版作,而同材料其他處“詣”作,居延漢簡有,武威醫簡作 、 ,“詣”在魏晉時期又作,據圖版我們認為該字當為“詣”。

“ 詣”有“前往、到”的意思,《史记·孝文本纪》:“乃命宋昌参乘,張武 等六人乘傳詣長安 。”唐贾岛《送集文上人游方》诗:“ 此遊詣幾嶽?嵩、華、衡、恒、泰。” 清戴名世《〈天籁集〉序》:“余詣其家,殷勤訪謁,欲得而爲雕刻流傳之。”

在東牌樓簡牘中也常用“詣”與地點相連表“前往、到”如:

①監臨湘李永、例督盜賊殷何言實核大男李建與精張諍田自相和從書詣在所。

②不審久人果解未「一」?迨々。獨迫君旦詣府門,寧。

③遣督郵案事,掾史主簿「一」詣府白狀,會十二月廿日,何頓當對。

④二月日遣主者詣府白狀,右倉曹「六」李饒當對。

此處“詣”與“六門文書”相接表示發往“六門”的文書。

三、□當作“處”

長沙東牌樓簡二八(出土編號一〇九二)的簡牘背面第二行釋文作:“ 建寧君□/”。

該字漫漶,原圖版較為模糊作,“處”在流沙坠简作,在定县竹简作,在史晨碑作,许阿瞿墓志作,居延漢簡中作。同時我們在東牌樓漢簡發現了如下字形。如釋文所說,“四字為隸書,與正文為草書不同,似為習字。”我們無法從文意上來求證,但該字上部從“虍” ,最后一笔捺的上挑还是可以清楚辨识的,從字體的輪廓中我們可以推定該字為“處”。

四、□□當作“再拜”

長沙東牌樓漢簡簡三八(出土編號為一一四五)的簡牘背面第二行釋文作:“府□□:□□□義無□”中前兩個□□當為“再拜”。

如釋文註釋所言“府□□”三字為粗筆大字,並且該三字位於本木牘首部,與其他字相疊,從墨跡來看當為先寫之字,今據圖版可識“再拜 ”二字,故□□當作“再拜”。圖版較模糊作

五、“□”當為“棄”。

長沙東牌樓漢簡間四〇(出土編號為一〇二五)的簡牘正面第一行“諾白悉□賤子鄧應再拜白”中“□”當為“棄”。

該字釋文原作“袁”,后校訂稿作“□”,圖版作 。“棄”字在銀雀山漢簡中作,在敦煌漢簡作 ,在馬王堆帛書中作,敦煌文獻中有如下字形:敦研117《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敦研195《大方广三戒经》、敦研194《太子瑞应本起经》敦研0323-2)《四分律》。從字形來看,我們認為該字當是“棄”字。

從字義角度來考察,“棄”有“拋棄、唾棄”之意,《書·大誥》:“ 厥考翼,其肯曰:‘予有後,弗棄基。’”孔傳:“其肯言我有後不棄我基業乎?”《孔子家语·刑政》:“是故爵人必於朝,與衆共之也;刑人必於市,與衆棄之也。”《韓非子·難勢》:“夫棄隱栝之法,去度量之數,使奚仲爲車,不能成一輪。” 唐韓愈《秋懷》詩之十:“敗虞千金棄,得比寸草榮。“賤”有“廢棄”意,《禮记· 樂记》:“廣則容姦,狹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孔颖达疏:“賤,謂棄而不用也。”汉揚雄《太玄· 文》:“已用則賤,當用則貴。”范望注:“賤謂廢也;貴,謂生也。”“棄賤”連用組成一詞當表“拋棄”意,如:《經律異相》:“ 雖復修復,猶可棄賤。”此處,“棄賤子”字面意思表示“被拋棄的人”,當爲謙詞。

所以,我們認為“□”當為“棄”。

六、 □當作“罷”

長沙東牌樓簡四八(出土編號一〇六三)的簡牘背面第一行釋文作:“ 前促迫□禁制”句中“□”當作“罷”。

從字形來看,該字原圖版漫漶,較為模糊作,“罷”字居延漢簡作,馬王堆帛書作,銀雀山漢簡作,敦煌漢簡作。從字形來看,該字可以釋讀為“罷”。

從字義角度來考察,“罷”有“解除,取消”意,《字彙·网部》:“ 罷,廢也,黜也。”《戰國策·秦策三》:“吳起爲楚悼罷無能,廢無用,損不急之官,塞私門之請。”《淮南子·時則訓》:“罷官之無事、器之無用者。”高誘注:“罷,省。”《鹽鐵論·本議》:“ 邊用度不足,故興鹽鐵,設酒榷,置均輸,蕃貨長財,以佐助邊費。今議者欲罷之。”“促迫”可以表“嚴急、急迫”,《漢書·五行志中之下》:“盛冬日短,寒以殺物,政促迫,故其罰常寒也。”《後漢書·鄭興傳》:“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則臣下促迫,故行疾也:” 漢《焦氏易林·賁之渙》:“利少囊縮,秖益促迫。”宋沈俶《諧史》:“國家用法,斂及下戶,期會促迫,刑法慘酷。”

“ 禁制表示“約束 之意,《莊子·說劍》:“子之劍何能禁制? ”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無以權,無以畏,則君無以禁制也。”《漢書·溝洫志》:“恐議者疑河大川,難禁制。”《後漢書·董卓傳》:“爭赴舡者,不可禁制,董承以戈擊披之,斷手指於舟中者可掬。”“前促迫罷禁制”意思是說:“前段時間形勢急迫解除約束”,我們在該簡正面第三行:“□□小寇,造為不庭,侍者征討”也可以得到印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當釋讀為“罷”。

 

 



[1]此說法由李均明、劉軍在《簡牘文書學》提出,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35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0年12月1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0年12月11日



点击下载附件:0760東牌樓漢簡文字補釋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46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