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孫振興:清華简《繫年》标点質疑一則
在 2012/12/31 12:35:19 发布

 

清華简《繫年》标点質疑一則

(首發)

 

孫振興

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

 

清華大學藏战國竹简《繫年》第一章讲到周厲王奔彘,共伯和立的史實。但其中的標點值得商榷。筆者學識有限,如有不妥之處,還請諸位方家批評指正。

《繫年》原文如下:

……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宋。

上文的標點,很容易讓人產生歧義,即共伯和立十四年之後厲王才生的宣王。如此則與文獻中記載的相關史實明顯不合。

《國語·周語上》中《邵公諫厲王弭謗》和《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兩節均提到《系年》中所載的這段史實。[1]下面請看《國語》中這兩節所載:

《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既,榮公為卿士,諸侯不享,王流于彘。

《邵公諫厲王弭謗》:……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2]

韋昭注曰:彘之亂,公卿相與和而修政事,號曰“共和”[3],凡十四年而宣王立。按韋昭所說,周厲王奔彘后的十四年間實是公卿們合力主持朝政,十四年后才還位給宣王。至于厲王何時生宣王則沒有交待。

我们再看《史記·周本紀》所載的这段史實: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曰:“……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伤人必多,民亦如之。……”王不听。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與彘。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于召公家,二相乃共立為王,是為宣王。[4]

該段記載與上述《國語》韋昭注所載基本一致。只是對共和的解釋不同。

此外,《左轉》、《竹書紀年》中對厲王奔彘,共和行政也有記載,但是沒有交代共和行政具體的時間範圍。

以上對清華簡《繫年》中所載厲王奔彘,共和行政的史實與相關文獻進行了簡單的對比。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繫年>》第一章“……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宋。”這一段的標點有容易造成歧義的地方,而這直接導致《繫年》所載與文獻記載不符。由此,此段應改為:

……乃歸厲王于彘,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共伯和歸於宋。

 



[1]  據張懷通先生考證這兩節的順序是顛倒的,竊以為可從。張建軍、張懷通:《<芮良夫論榮夷公專利>節次辯證》,《文獻》,2011年第04期。

[2] 《國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14頁。

[3] 對於“共和”之釋名,學者們普遍認為是共伯和之稱呼,筆者贊同這個觀點。

[4] 司馬遷:《史記·周本紀》,中華書局,1956年,第144頁。



 

本文收稿日期為2012年12月30日。

本文發佈日期為2012年12月31日。



点击下载附件:1160孫振興:清華简《繫年》标点質疑一則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7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