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崇禮
濟南大學出土文獻與文學研究中心
摘要:先列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釋文,然後選取我們認為正確的意見。我們自己的考釋意見,用按語的形式列出;然後寫出整理後的釋文,把所有簡文翻譯成現代漢語;最後對整體文意做出了詳細說明。
關鍵詞:字詞考釋;翻譯;文意說明
奠(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乳=(孺子),[一]曰:“昔(吾)先君,女(如)邦(將)又(有)大事,(必)再三進夫=(大夫)而與之(偕)【1】(圖)。[二]既(得)(圖),乃爲之毁。[三](圖)所臤(賢)者,(焉)(申)之以龜(筮)。古(故)君與夫=(大夫)(宛)(焉),不相(得)(惡)。[四]區=(區區)奠(鄭)邦,【2】(望)(吾)君,亡(無)不(逞)亓(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五](使)人姚(眺)(問)於邦=(邦,邦)亦無大?(徭)?(賦)於萬民。[六](吾)君函(陷)【3】於大難之中,凥(處)於(衛)三年,不見亓(其)邦,亦不見亓(其)室。[七]女(如)母(毋)又(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已。【4】[八]自(衛)與奠(鄭),若卑耳而(謀)。[九]今是臣=(臣臣),亓(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亓(其)可不述?[一〇]今(吾)君既<即>枼(世),乳=(孺子)【5】女(如)母(毋)智(知)邦正(政),?(屬)之夫=(大夫)。[一一]老婦亦(將)丩(糾)攸(修)宮中之正(政),門檻之外母(毋)敢又(有)智(知)(焉)。[一二]老婦亦不敢【6】以(兄)弟昏(婚)因(姻)之言以(亂)夫=(大夫)之正(政),乳=(孺子)亦母(毋)以埶(褻)(豎)、卑御、勤力、(射)(馭)、(媺)妬(姹)之臣躳(窮)共(恭)亓(其)(顏)色,【7】(掩)於亓(其)考(巧)語,以(亂)夫=(大夫)之正(政)。[一三]
[一]整理者:,三體石經“逸”字古文,為喻母質部字,在此讀為喻母物部的“肂”,義為暫厝待葬。《逸周書·作雒》:“武王……崩鎬,肂于岐周。”《呂氏春秋·先識》:“威公薨,肂,九月不得葬。”均與簡文類似。,從李守奎說,讀“規”,規勸。《左傳》昭公十六年:“子寧以他事規我。”[1]
[二]整理者:圖,謀劃。《爾雅·釋詁》:“圖,謀也。”
[三]晁福林:“毁”有“批評”之意,毀譽之“毀”即此意。此句意思為:得到計謀,讓大臣對計謀有所批評(對計謀提出意見)。[2]
[四]整理者:,上博簡《孔子詩論》中假借為“宛”。單育辰(網名”ee”):“宛”整理者讀爲“晏”,不如讀爲“婉”更直接。[3]今按:《說文》:“婉,順也。”“宛”也可訓“順”,如《管子·五行》:“天為粵宛,草木養長,五穀蕃實秀大。”尹知章注:“宛,順也。”
[五]今按:望,瞻望、景仰。《易·繫辭下》:“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孔穎達疏:“故爲萬夫所瞻望也。”《漢書·晁錯傳》:“是以天下樂其政,歸其德,望之若父母,從之若流水。”
王挺斌:“溋亓志”其實讀為“逞其志”更佳。古書“逞志”一詞十分常見,出土古文字材料中亦不少見。[4]
今按:君己,作自己的君主、統治自己。
[六]今按:姚,當讀為“眺”。《國語·齊語》:“而重爲之皮幣,以驟聘眺於諸侯。”韋昭注:“眺,視也。”,問也。眺問,巡視詢問。
王挺斌:頗疑“?(賦)”一詞當直接讀為“徭賦”,指的是徭役與賦稅,《韓非子·詭使》:“習悉租稅,專民力所以備難充倉府也。而士卒之逃事狀匿附託有威之門以避徭賦,而上不得者萬數。”[5]
[七]整理者:函,匣母侵部字,讀為同部之“陷”,陷入。
整理者:室,《逸周書·度邑》“矧其有乃室”,朱右曾《集訓校釋》:“室,家室。”
[八]王挺斌:“巳”字又出現在本冊清華簡《管仲》、《子產》篇。“巳”、“也”形音有別,“巳”字恐不能直接讀為“也”。“巳”字有作為已止之詞的用例,“已”字形其實是“巳”的分化。“已”字在古書中也常常作為句末語氣詞出現,用法有時候同“也”,有時候同“矣”。“巳”、“矣”也有異文的例子,如今本《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北大簡本則作“天下皆智美之為美,亞(惡)已;皆智善之為善,斯不善矣”。“已”寫作“”。或有學者認為類似用法的“巳”乃“矣”通假字。但是,“巳/已”的語氣詞用例既然那麼豐富,其實也可以保留其虛詞特性,不一定非得取消。[6]
[九]今按:與,操持、執掌。《方言》卷十二:“與,操也。”郭璞注:“謂操持也。”
整理者:卑,《穀梁傳》僖公十五年楊士勛疏:“猶近也。”
[一〇]整理者:是臣,這樣的臣。其下“臣”字為動詞。
單育辰(網名”ee”):“可”不必破讀爲“何”。[7]
王寧:“寶”是珍惜、診(今按:當為“珍”)視的意思。[8]
單育辰(網名”ee”):“述”是稱述,引申爲遵循之意。[9]
[一一]整理者:即世,亦見清華簡《繫年》第二章“武公即世”,整理者注:“即世,意為亡卒。”
劉光:孺子女毋知邦政,女讀為如。[10]單育辰(網名”ee”):若讀爲“如”,“如”應訓爲“不如”,參沈培先生《由上博簡證“如”可訓為“不如”》一文。[11]
整理者:屬,《左傳》襄公十九年“仲子生牙,屬諸戎子”,杜注:“屬,託之。”
[一二]整理者:糾修,治理。《左傳》昭公六年“糾之以政”,孔疏:“糾,謂舉治也。”《論語·堯曰》“修廢官”,皇侃義疏:“治故曰修。”
[一三]石小力:“埶”,從楚簡及古書用字習慣看,還是括注為“褻”較好。[12]
今按:,即“媺”,古“美”字。妬,當讀為“姹”。“石”,禪母鐸部;“乇”,端母鐸部。二者音近可通。[13]《玉篇·女部》:“姹,美女也。”
今按:褻豎、卑御、勤力、射馭、媺姹都是並列結構的名詞,指莊公身邊的人。褻豎,當是指負責貼身侍奉莊公的男性小吏。卑御,負責侍奉的女性奴僕。勤力,做體力活的奴僕。射馭,負責護衛、駕車的侍衛。媺姹,妃嬪之類的侍妾。
今按:躳,讀為“窮”,極力、盡力。《說文·穴部》:“窮,極也。”
整理者:,“鹽”本字,字在喻母,讀影母之“掩”,皆談部字。《戰國策·趙策二》“豈掩於眾人之言”,鮑注:“猶蔽。”
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孺子,曰:“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必再三進大夫而與之偕圖。既得圖,乃爲之毁。圖所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故君與大夫宛焉,不相得惡。區區鄭邦,望吾君,無不逞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眺問於邦,邦亦無大徭賦於萬民。吾君陷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已。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今是臣臣,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述?今吾君即世,孺子如毋知邦政,屬之大夫。老婦亦將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老婦亦不敢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褻豎、卑御、勤力、射馭、媺姹之臣窮恭其顏色,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
鄭武公去世,已經停柩待葬,武公夫人武姜規勸年幼的鄭莊公說:“往日我們先君武公的時候,如果國家將要有重大的事情,必定一次又一次地召見大夫們,和他們一起謀議。有了意見以後,就對它批評討論。對於好的意見,再通過占卜決定是否實施。所以君主和大夫們關係和順,沒有什麼不愉快。小小的鄭國,百姓佩服尊敬我們的君主,對他做自己的君主,都很滿意。派人在國內視察詢問,廣大百姓也沒有大的徭役賦稅。我們的君主陷入巨大的災難之中,留處在衛國三年,不能見到他的國家,也不能見到他的家人。如果沒有賢良的臣子,三年沒有君主,國家一定會混亂。先君身在衛國,執掌鄭國,就像和大夫們在一起貼近耳朵謀劃一樣。現在這樣的大臣做你的臣子,怎麼可以不珍愛?我們先君一貫的做法,怎麼可以不遵循?現在我們的君主去世了,幼子你不如不執掌國家政事,託付給大夫們。老婦我也只管理宮中的事務,宮門之外的事情不敢參與。老婦我也不敢因為兄弟和親戚的話而擾亂大夫的政事,幼子你也不要因為身邊的小臣、女奴、僕役、侍衛、侍妾極力恭敬他們的神色,就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因而擾亂大夫們的政事。
乳=(孺子)女(如)共(恭)夫=(大夫),(且)以教(焉)。[一]女(如)及三(歲),幸果善之,乳=(孺子)亓(其)童(重)(得)良【8】臣,[二](使)(禦)(寇)也,尃(敷)(圖)於君。[三]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句(後)之以言,思(使)羣臣(得)執(焉)。[四]{(吾)}【9】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五]女(如)弗果善,?(訾)(吾)先君而孤乳=(孺子),亓(其)辠亦(資)婁(數)也。[六]邦人既(盡)(聞)之,乳=(孺子)【10】或延(誕)告。[七](吾)先君女(如)忍乳=(孺子)志=(之志),亦猷(猶)(資)。[八](吾)先君(必)(將)相乳=(孺子),以定奠(鄭)邦之社禝(稷)。”[九]
[一]鄔可晶(網名“紫竹道人”):“教”不宜讀爲“學”。[14]今按:教,教訓、教導。
[二]今按:果,果真。《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重,再次、重新。《爾雅·釋言》:“重,再也。”《廣韻·用韻》:“重,更為也。”眾大夫本即武公良臣,如能忠心侍奉,對莊公而言,就是重新得到良臣。
[三]整理者:,從吾得聲,讀“禦”,皆疑母魚部字。《國語·魯語上》:“所以禦亂也。”
今按:尃,讀為“敷”,向君上進呈言辭。《書·舜典》:“敷奏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僞孔傳:“敷,陳;奏,進也。”上博六《景公瘧》第四簡“?情而不偷”、上博四《昭王毀室》第四簡“僕將埮亡老,以僕之不得幷僕之父母之骨,私自?”的“?”,我們亦曾讀為“敷”、訓為“陳”,[15]和這裡的“尃”用法相同。敷圖,進呈謀略。
[四]整理者:抑,訓“則”,見《古書虛字集釋》(第七〇三頁)。
鄔可晶(網名“紫竹道人”):“前後”猶“先後”,《詩·大雅·緜》“予曰有先後”毛傳:“相道前後曰先後。”[16]
網友bulang:簡九“思群臣得執焉”,“思”讀為“使”似乎較順。[17]
今按:執,持、持守。《廣雅·緝韻》:“執,守也。”《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五]王寧:此當為“吾”之殘泐,“吾臣”一詞古書習見,意思是我的臣子,這裡鄭武夫人說的“吾臣”是指我鄭國的群臣。[18]
整理者:敘,《周禮·司書》“以敘其財”,鄭注:“猶比次也。”
[六]今按:?,“欠”旁當是“次”之省,可分析為从死次聲,《字彙補·歹部》:“?,同。”“?”讀為“訾”。次,清母脂部;此,清母支部。二者音近可通。[19]訾,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說文》:“訾,不思稱意也。从言此聲。《詩》曰:‘翕翕訿訿。’”段注:“《釋訓》云:‘翕翕訿訿,莫供職也。’毛傳云:‘翕翕然患其上,訿訿然不思稱其上。’不思稱其上者,謂不思報稱其上之恩也。《大雅》傳云:‘訿訿,窳不供事也。’二傳辭義同。”
今按:孤,辜负。《史记·游侠列传》:“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於世,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司马贞索隐:“言拘學守義之士,或抱咫尺纖微之事,遂久以當代,孤負我志。”《後漢書·明德馬皇后紀》:“臣叔父援孤恩不報。”李賢注:“孤,負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蓋背恩之意。”
今按:,《字彙補·足部》:“,且,卻行也。《易》:‘其行次且。’古本作。”《易夬》:“臀無膚,其行次且,牽羊悔亡。”高亨今注:“次且,借為跙,行不進之貌。”《集韻·脂韻》:“趑,《說文》:‘趑趄,行不進也。’或作。”,讀為“資”,憑藉、依靠。《篇海類編·珍寶類·貝部》:“資,憑。”《孟子·離婁下》:“則資之深。”朱熹集註:“資,猶藉也。”《文選·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資此夙知,降從經志。”李善注:“資,猶籍也。”
整理者:數,《左傳》昭公二年“使吏數之”,杜注:“責數其罪。”
[七]單育辰(網名”ee”):“孺子【10】或(又)延告”,“或”很明顯應讀爲“又”。[20]
今按:誕告,廣泛告知。《書·湯誥》:“王歸自克夏,至於亳,誕告萬方。”孔傳:“誕,大也。以天命大義告萬方之衆人。”簡文指把大夫們的罪過廣泛告知鄭國百姓。
[八]今按:忍,忍耐、容忍。《說文·心部》:“忍,能也。”王筠句讀:“能讀為耐。”《廣雅·釋言》:“忍,耐也。”《玉篇·心部》:“忍,含忍也。”《書·湯誥》:“爾萬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論語·八佾》:“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今按:猶,可、可以。《玉篇·犬部》:“猶,可也。”《詩·魏風·陟岵》:“上慎旃哉,猶來無止。”毛傳:“猶,可也。”
[九]今按:相,佑助。《書·盤庚下》:“予其懋簡相爾,念敬我衆。”孔傳:“相,助也。”
孺子如恭大夫,且以教焉。如及三歲,幸果善之,孺子其重得良臣,使禦寇也,敷圖於君。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後之以言,使羣臣得執焉。{吾}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如弗果善,訾吾先君而孤孺子,其辠亦資數也。邦人既盡聞之,孺子或誕告。吾先君如忍孺子之志,亦猶資。吾先君必將相孺子,以定鄭邦之社稷。
幼子你不如恭敬大夫,並且教導他們。如果等到三年之後,有幸他們果然良善,幼子你將重獲良臣,讓他們抵禦賊寇,給君主你獻計獻策。從前我們先君役使身邊的大臣時,就預先用言語教導他們,使群臣得到遵守的準則。我們的臣民和四方鄰國都認為先君能夠合理安排事情的次序。大夫們如果不良善,不思報先君之恩而辜負幼子你,他們的罪行也可藉以責備數說。國人都已經聽說了大夫的罪行,幼子你再大告於鄭國。先君如果容忍你的想法,他也可以做你的依靠。先君一定會幫助你,來安定鄭國的社稷。
乳=(孺子)拜,乃(皆)臨。[一]自是【11】(期)以至(葬)日,乳=(孺子)母(毋)敢又(有)智(知)(焉),?(屬)之夫=(大夫)及百執事。[二]人(皆)愳(懼),各共(恭)亓(其)事。
[一]整理者:臨,哭弔。《左傳》宣公十二年“卜臨于大宮”,杜注:“哭也。”《儀禮·士虞禮》:“宗人告有司具,遂請拜賓。如臨,入門哭,婦人哭。”鄭注:“臨,朝夕哭。”
[二]今按:期,《廣雅·釋言》:“期,時也。”自是期以至葬日,從這時直到下葬的日子。
孺子拜,乃皆臨。自是期以至葬日,孺子毋敢有知焉,屬之大夫及百執事。人皆懼,各恭其事。
莊公拜謝武姜,於是和武姜一起哭武公。從這時起一直到下葬的日子,莊公不執掌國政,託付給大夫和百官。每個人都很恐懼,各自謹慎認真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臱(邊)父規夫=(大夫)曰:“君共(拱)而【12】不言,[一]加(重)於夫=(大夫),[二]女(汝)(慎)(重)君(葬),而舊(久)之於上。”[三]
[一]整理者:共,讀為“拱”。拱默,古習語,見《漢書·鮑宣傳》,《潛夫論·賢難》作“共默”。今按:拱謂不動手。《漢書·英布傳》:“今撫萬人之衆,無一人渡淮者,陰拱以觀其孰勝。”顏師古注:“斂手曰拱……言不動搖,坐觀成敗也。”簡文指莊公不理政事。
[二]今按:重,權力、權勢。《荀子·臣道》:“有能抗君之命,竊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國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國之大利,謂之拂。”
[三]今按:久,等待。《銀雀山漢墓竹簡(貳)·論政論兵之類·五名五恭》:“軒驕之兵,則共(恭)敬而久之。[21]
邊父規大夫曰:“君拱而不言,加重於大夫,汝慎重君葬,而久之於上。”
邊父規勸大夫們說:“君主不親理政事,又不說話,把權力施加給大夫。你們要慎重對待先君的葬禮,然後靜待君主的改變。”
三月,少(小)羕(祥),夫=(大夫)聚(謀),乃(使)臱(邊)父於君曰:[一]“二三老【13】母(毋)交於死,[二]今君定,龏(拱)而不言,二三臣(事)於邦,==(惶惶焉,焉)宵(肖)昔(錯)器於巽(藏)之中,母(毋)乍(措)手止,[三](殆)於【14】爲敗,(胡)寍(寧)君?[四]是又(有)臣而爲埶(褻)辟,幾(冀)既臣之獲辠,或辱(吾)先君,曰:‘是亓(其)(藎)臣也!’”[五]
[一]整理者:小祥,祭名。《儀禮·士虞禮》“期而小祥”,鄭注:“小祥,祭名。祥,吉也。期,周年。”《禮記·間傳》:“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
[二]今按:交,交接、接觸。《易·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孔穎達疏:“由天地氣交而生養萬物。”《荀子·儒效》:“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亂也。”楊倞注:“交,謂上下相交接也。”死,死刑、死罪。《易·中孚》:“君子以議獄緩死。”孔穎達疏:“緩捨當死之刑也。”毋交於死,沒有犯死罪、沒有大的罪過。
[三]整理者:惶惶焉,即惶惶然。
今按:宵,讀為“肖”,“肖”與“宵”常通用。《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棋最少不肖。”漢帛書本肖作宵。《戰國策·魏策二》:“周宵”《魏策四》作“周肖”。《老子》六十七章:“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漢帛書甲本、乙本肖作宵。[22]肖,相似、類似。《書·說命上》:“乃審厥象,俾以形旁求於天下,説築傅巖之野,惟肖。”孔傳:“肖,似。”
昔,讀為“錯”,間雜、混雜。《廣雅·釋詁四》:“錯,廁也。”《集韻·鐸韻》:“錯,雜也。”《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厥田惟中中。”孔傳:“上上,第一。錯,雜,雜出第二之賦。”
巽,楚貨貝名。古籍亦寫作選、饌、撰、鍰等。
藏,儲存東西的地方。《玉篇·艸部》:“藏,庫藏。”
焉肖錯器於巽藏之中,於是像把普通器具混雜在錢庫裡一樣,這裡喻指以大夫的身份行使國君的權力。
整理者:乍,讀為“措”。止,《儀禮·士昏禮》“皆有枕,北止”,鄭注:“足也。”《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
[四]單育辰(網名”ee”):《鄭武夫人規孺子》簡14與簡15可直接編聯,“殆于爲敗”非常通順,中間不必再有缺簡。
今按:殆,畏懼。《淮南子·說林訓》:“月照天下,蝕於詹諸;騰蛇遊霧,而殆於蝍蛆。”高誘注:“殆,猶畏。”
為,有。《易·夬》:“壯於前趾,往不勝,爲咎。”俞樾《群經平議·周易一》:“爲咎,猶有咎也……爲可訓有,有咎而曰爲咎,亦猶有閒而曰爲閒也。”《孟子·滕文公上》:“夫滕,壤地褊小,將爲君子焉,將爲野人焉。”趙岐注:“爲,有也。”
敗,禍災、禍亂。《書·微子》:“商今其有災,我興受其敗。”桓寬《鹽鐵論·誅秦》:“今匈奴蠶食內侵,遠者不離其苦,獨邊境蒙其敗。”
胡,代詞,表示反問,怎麼、怎樣。《詩·邶風·日月》:“胡能有定?寧不我顧!”《國語·周語上》:“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
寧,使安寧、使安定。
[五]今按:褻,污穢。《資治通鑒·漢紀四》:“辭極褻嫚。”胡三省注:“褻,污也。”辟,邪僻。《詩·大雅·蕩》:“疾威上帝,其命多辟。”鄭玄箋:“‘疾,病人’者,重賦斂也;‘威,罪人’者,峻刑法也。其政教又多邪辟,不由舊章。辟,匹亦反。本又作僻。”《管子·乘馬》:“民之生也,辟則愚,閉則類。”王念孫《讀書雜誌·管子一》:“言民之性,入乎邪辟則愚,由乎中正則善也。”為褻辟,做卑鄙邪僻之事,簡文指向莊公進讒言。
幾,讀為“冀”,希望。
整理者:曰,訓為“謂”,見《古書虛字集釋》(第一三四頁)。藎臣,《詩·文王》毛傳訓“藎”為“進”。《說文通訓定聲》:“藎,假借為進,進獻忠誠。”簡文是說諸臣原為先君進任之人。
三月,小祥,大夫聚謀,乃使邊父於君曰:“二三老毋交於死,今君定,拱而不言,二三臣事於邦,惶惶焉,焉肖錯器於巽藏之中,毋措手止,殆於爲敗,胡寧君?是有臣而爲褻辟,冀既臣之獲辠,或辱吾先君,曰:‘是其藎臣也!’”
到了三月,舉行了武公去世週年的祭祀,大夫們聚在一起商議,於是派邊父去對莊公說:“幾位老臣沒有犯大的罪過,現在君主你已經安定下來,卻不親理國事、不說話,諸位臣子治理國家,惶恐不安,就像把普通器物放在錢庫里,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是好。只怕犯錯獲罪,哪裡還能安定君主呢?這是有臣下進讒言,希望一方面臣子們獲罪,另一方面又侮辱我們的先君,說:‘這都是他選用的臣子!”
君(答)臱(邊)【15】父曰:“二三夫=(大夫)不尚(當),母(毋)然。[一]二三夫=(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二](吾)先君智(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甬(用)(兼)受(授)之【16】邦。[三]不是(啻)然,或爯(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四]今二三夫=(大夫)畜孤而乍(作)(焉),幾(冀)孤其(資)爲免(勉),(抑)亡(無)女(如)【17】(吾)先君之(憂)可(何)?[五]
[一]今按:當,恰當,適當。不當,猶不對。毋然,不是這樣。
[二]黃傑(網名“暮四郎”):“付”當作本字理解,即托付義。
整理者:孫,《禮記·表記》“詒厥孫謀”,孔疏:“謂子孫。”
[三]兼,從李守奎先生釋。[23]陳劍:“兼”作總括副詞,義爲“俱、同時”,這裏的語義指向是“授之邦”的“之”,即前文之“二三子”,正是多數名詞。[24]
[四]黃傑(網名“暮四郎”):“是”當讀爲“啻”,上古“是”聲、“帝”聲之字常常通用。“不是(啻)然”即不止如此。[25]
今按:稱,舉起。《書·牧誓》:“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孔傳:“稱,舉也。”《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五]今按:畜,讀為“慉”,扶持。《說文·心部》:“慉,起也。从心畜聲。《詩》曰:‘能不我慉。’”桂馥義證:“起,如《晉語》‘世相起也’之‘起’。韋注云:‘起,扶持也。’”
作,《說文·人部》:“作,起也。”
單育辰(網名“ee”):按“幾”應讀爲“冀”,“冀”是希望的意思,“幾”“冀”相通之例甚多,參《古字通假會典》375頁。
今按:其,表希望。資,憑藉、依靠。“資”後省略了賓語“二三大夫”。免,讀為“勉”,勉力、努力、《荀子·王制》:“使百吏免盡,而衆庶不偷,塚宰之事也。”王念孫《讀書雜誌·荀子補遺》:“免盡,當爲盡免。免與勉同。盡勉,皆勉也。勉與偷對文。”
今按:抑,則。無如……何?表示無法對付或處置。《禮記·哀公問》:“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後罪何!”
吾先君之憂,簡文指武公的喪事。《書·說命上》:“王宅憂,亮陰三祀。”孔穎達疏:“言王居父憂。”
君答邊父曰:“二三大夫不當,毋然。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吾先君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用兼授之邦。不啻然,或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今二三大夫慉孤而作焉,冀孤其資爲勉,抑無如吾先君之憂何?”
莊公回答邊父說:“諸位大夫不對,不是這樣。諸位大夫都是我先君用來託付子孫的人。我先君知道諸位大夫沒有二心,所以把鄭國授予你們。不止如此,諸位大夫又在大難之中扶助先君。現在諸位大夫扶持我,希望我藉此努力治理國家,可是無奈先君的喪事啊!
“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孺子。”武公去世,剛剛陳屍待葬,武夫人本應陷於極度的悲痛之中,但她卻搶先下手,開始為日後的政局謀劃。
“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必再三進大夫而與之偕圖。既得圖,乃爲之毁。圖所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故君與大夫宛焉,不相得惡。區區鄭邦,望吾君,無不逞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眺問於邦,邦亦無大徭賦於萬民。”她先從武公生前和諸大夫良好的君臣關係說起,為實現自己阻礙莊公順利執政的野心張目。
“吾君陷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已。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今是臣臣,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述?”從此段和後文莊公的答語可以明顯看出,武公是先做鄭國國君,後逢大難。至於武公為何處於衛三年,具體原因我們還不得而知,或許是因為桓公葬於衛,不能遷入鄭國,所以武公必須在衛給桓公守喪。武公處衛,不能親理國政,這隻是特殊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並非定例,她卻說成是武公之“常心”,要求莊公遵守,其目的自然是逼迫莊公放棄執掌國政。
“今吾君即世,孺子如毋知邦政,屬之大夫。老婦亦將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老婦亦不敢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褻豎、卑御、勤力、射馭、媺姹之臣窮恭其顏色,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為了達到目的,武夫人以退為進,聲稱自己並沒有覬覦權力的野心,從而脅迫莊公也放棄權力,把政事全權委託給大夫們處理。
“孺子如恭大夫,且以教焉。如及三歲,幸果善之,孺子其重得良臣,使禦寇也,敷圖於君。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後之以言,使羣臣得執焉。{吾}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如弗果善,訾吾先君而孤孺子,其辠亦資數也。邦人既盡聞之,孺子或誕告。吾先君如忍孺子之志,亦猶資。吾先君必將相孺子,以定鄭邦之社稷。”委權於大夫,並非武夫人真正的目的。她明白,大夫們作為武公忠誠的臣子,是莊公天然的盟友,必須離間莊公和大夫們的關係,使之兩敗俱傷,她才能趁機從中謀利。“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莊公不掌國政,委權於大夫,已經是把大夫們放在火上烤,武夫人進一步提出“且以教焉”、“早前後之以言”,更分明是設好圈套,把大夫們往里推了。“早前後之以言,使羣臣得執焉”非常重要,也是理解本文的關鍵。表面上看武夫人是為莊公著想,讓他得到一個鑒別群臣的機會,實際上,凡是有點職場經驗的人都知道,俗話說“幹的不如看的”,幹的活兒越多,出錯的概率就越大,何況大夫們還是越俎代庖!何況這個站在一旁看的領導還瞎指揮!大夫們想不獲罪都難。
“孺子拜,乃皆臨。自是期以至葬日,孺子毋敢有知焉,屬之大夫及百執事。人皆懼,各恭其事。”莊公少年老成,城府很深,佯裝不知,不露聲色。大夫們也是明白人,深知自己的處境,唯有恭謹行事。
“邊父規大夫曰:‘君拱而不言,加重於大夫,汝慎重君葬,而久之於上。’”邊父不愧為大夫們的主心骨,沉著冷靜,沒有輕舉妄動,而是靜待其變。這裡我們要特別注意“不言”,這是對前文“且以教焉”、“早前後之以言”的照應。莊公並沒有對武夫人言聽計從,他避開了關鍵的陷阱。
“三月,小祥,大夫聚謀,乃使邊父於君曰:‘二三老毋交於死,今君定,拱而不言,二三臣事於邦,惶惶焉,焉肖錯器於巽藏之中,毋措手止,殆於爲敗,胡寧君?是有臣而爲褻辟,冀既臣之獲辠,或辱吾先君,曰:“是其藎臣也!”’”邊父道出了大夫們的真實心態,落腳點卻是“胡寧君”。《韓非子·說難》:“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邊父可謂知莊公之心矣!武夫人劍鋒所向,邊父心知肚明,又無法捅破這層窗戶紙,也只能以“有臣”稱之。更妙的是“或辱吾先君,曰:‘是其藎臣也!”,拿武公說事兒,表明的卻是自己和大夫們的忠心:莊公繼位,自然是武公的心願;大夫們為武公所選,當然也忠於武公。如果大夫們獲罪,則有辱武公察人之明。前面武夫人不是處處拿武公壓莊公嗎?現在邊父告訴你,她其實是在羞辱武公。
“君答邊父曰:‘二三大夫不當,毋然。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吾先君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用兼授之邦。不啻然,或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今二三大夫慉孤而作焉,冀孤其資爲勉,抑無如吾先君之憂何?’”初讀簡文,有一個問題我們始終不明白,整篇似乎主要是講武夫人如何陰險老辣,設下重重機關,請莊公入彀,但莊公似乎未能做出任何反擊。鄭莊公作為歷史上著名的“心機婊”,如不能成功擺平此事,好像也不是他的風格。仔細體會莊公的答語,也沒有什麼出奇之處,前幾句都是安撫,主要講先君武公對大夫們的信任,實際上就是講自己對他們的信任。最後一句說自己也想在大夫們的輔佐之下振作起來,有所作為,可無奈的是,要為武公守喪啊!
然而統觀全文,我們不得不佩服莊公實在高明,於雲淡風輕之間,隨手就化解了對手的攻勢。我們再來重複一下武夫人的如意算盤:逼迫莊公委權於大夫,製造莊公和大夫們之間的矛盾。她以為莊公年少氣盛,必然急於上位,所以一方面剝奪他執政的權力,一方面又挑唆他對大夫們指手畫腳,即“教焉”、“早前後之以言”。如果莊公中計,君臣之間必將產生激烈的鬥爭。可讓武夫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少年竟然能如此隱忍,他選擇了“不言”,真的安心把國家大事都全權託付給大夫們,沒有產生任何矛盾。因為莊公清楚,大夫們是他的盟友,後來邊父的話也驗證了這一點。只要權力還在大夫們手中,他自己就是安全的。如此一來,局勢就很明朗了:莊公只要能穩住大夫們,就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明白了這些,回過頭來再看最後邊父和莊公之間的對話,他們各自的言外之意就都清楚了。邊父說,武夫人這是在害咱們,您可別上當哪!注意,是“咱們”,包括大夫們和莊公雙方。大夫們處境危險,弄不好會動輒得咎(毋措手止,殆於爲敗);大夫們遭了殃,莊公也沒有好下場(胡寧君)。莊公說,我知道,我相信你們,咱們是一夥兒的!邊父說,武夫人給咱們使壞(是有臣而爲褻辟),您不懲罰她一下嗎?莊公說,雖然你們支持我,希望我這樣做(今二三大夫慉孤而作焉,冀孤其資爲勉),可我年紀尚幼,羽翼未豐,時機還未到,暫時忍一忍吧(抑無如吾先君之憂何)。
文中武夫人和莊公及大夫們鬥法,猶如高手對弈,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步步驚心。鄭莊公一生功業輝煌,於此亦可看出端倪。他洞明世事又從容鎮定,真乃人中豪傑!大部分時間裡莊公都沒有什麼表現,讓人誤以為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最後寥寥數語似乎也無出奇之處,但一切盡在掌握。反復思考之後讀者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才是高手之中的高手!文章作者的敘事技巧也實在讓人折服。
參考文獻:
何有祖:《讀清華六短札(三則)》,簡帛網,2016-04-19。
簡帛網?简帛论坛?簡帛研讀?“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
蔣偉男:《簡牘“毀”字補說》,簡帛網,2016-04-23。
李守奎:《<鄭武夫人規孺子>中的喪禮用語與相關的禮制問題》,《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1期。
李守奎:《釋楚簡中的“規”——兼說“支”亦“規”之表意初文》,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3期。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
龐壯城:《<清華簡(陸)>考釋零箋》,簡帛網,2016-04-27。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網,2016-04-16。
王寧:《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寬式文本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6-5-1。
尉侯凱:《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編連獻疑》,簡帛網,2016-06-09。
[1]本文所引整理者意見均見於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中西書局,2016年,105-109頁。
[2]參見簡帛網简帛论坛?簡帛研讀?“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28樓劉孟瞻先生發言。
[3]“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7樓。
[4]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下簡稱《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保護中心,2016-04-16。
[5]參見《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
[6]參見《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
[7]“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7樓。
[8]王寧:《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寬式文本校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6-5-1。
[9]“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14樓。
[10]參見《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
[11]“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0樓。
[12]參見《清華六整理報告補正》。
[13]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425頁【石通乇】條。
[14]“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38樓。
[15]張崇禮:《釋<景公瘧>中的“敷情不偷”》,簡帛研究網,2007-7-30。
[16]“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38樓。
[17]“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16樓。
[18]王寧:《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寬式文本校讀》。
[19]參見張儒、劉毓慶:《漢字通用聲素研究》,512頁【此通次】條。
[20]“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14樓。
[21]銀雀山漢墓竹簡整理小組編:《銀雀山漢墓竹簡》(貳),文物出版社,2010年,153頁釋文注釋。
[22]參見高亨:《古字通假會典》,齊魯書社,1989年,第800頁,【肖與宵】條。
[23]李守奎:《<鄭武夫人規孺子>中的喪禮用語與相關的禮制問題》,《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1期。
[24]陳劍:《簡談對金文“蔑懋”問題的一些新認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2017年5月5日。
[25]“清華六《鄭武夫人規孺子》初讀”帖19樓。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8年10月1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8年10月17日
点击下载附件: 1946張崇禮:清華簡《鄭武夫人規孺子》考釋.docx
下载次数:86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