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何義軍:讀上博六《競公瘧》札記一則
在 2019/5/6 22:55:25 发布

讀上博六《競公瘧》札記一則

 

(首發)

何義軍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

 

3云:[1]

是言也。高子、國子答曰:“身爲新,或(又)可(何)焉?是信吾無良祝、史,公盍誅之?”晏子夕。二大夫退,公入晏子而告之,若其告高子……

其中“”字整理者釋為“?”,並對“身爲新,或可?焉”句考釋云:

“新”讀爲“薪”,意欲焚祝、史。“?”同“懊”,《集韻》:“懊,恨也,或從夭。”讀爲“祰”、“禱”。《說文》:“祰,告祭也。从示,告聲,苦浩切。”《說文》:“禱,告事求福也。从示,壽聲,都浩切。”同韻。“安”讀爲“焉”。[2]

陳偉先生指出整理者釋爲“?”的字,亦見於上博竹書《魯邦大旱》2號、3號簡,以及《內禮》1號簡,當釋爲“愛”,義爲“吝惜”。[3]後他又改變了看法,認為“愛”指對人或物的深厚真摯感情,并說“簡文可能是說自己對自身親近,對他人沒有真摯的感情”。[4]

董珊先生從陳偉先生之釋,將此句讀爲“身爲親,又何愛焉?”并解釋說:

謂沒有比景公的身家性命更重要的,景公之身有疾將滅,又何愛于祝史乎?這是慫恿景公誅殺祝史。[5]

蘇建洲先生認爲,此字整理者釋“?”不誤,并將讀“?”爲“燒”,將簡文讀為“身為薪,又可燒焉”。[6]

劉信芳先生將此字讀爲“妖”,認爲此句大意是說:“身體爲親!有什麽妖祥爲害於身體,這種情況確實是因爲我們沒有稱職的祝史。”[7]

按,字亦見於上博一《孔子詩論》、《性情論》以及上博四《曹沫之陳》等篇,陳偉、董珊等先生將釋其為“愛”,甚確。至於“?”的對象所指為何物,陳偉先生認為泛指他人,董珊先生則認為是指祝史。但是無論其中哪種理解,在簡文中都無法很好地溝通上下文義。可見,“愛”的對象究竟為何物仍需考慮。

我們認為,“愛”的對象應該是指“珪璧幣帛”等祭品。上引陳偉、董珊等先生的意見,都沒有將“身為親,又何愛焉”同簡12的幾句話聯繫起來考慮,而簡12的這幾句話對於理解“愛”的對象很有幫助。為方便討論,先將簡12的有關文句釋寫如下:

齊景公疥且瘧,逾歲不已。會譴與梁丘據言於公曰:“吾幣帛甚美於吾先君之量矣,吾珪璧大於吾先君之……公疥且瘧,逾歲不已,是吾亡良祝、史也。吾欲誅諸祝、史。”公舉首答之:“甚然,是吾所望於汝也。盍誅之。”二子急將[8]……

會譴與梁丘據認為,齊景公祭祀鬼神不惜珪璧幣帛,禮敬有加,然而景公的病卻長時間不痊愈,這是因為鬼神不賜福,鬼神之所以不賜福,是因為沒有好的祝、史替景公祝說。這段話隱含著一個重要的觀念,即:若祭祀鬼神的物品齊備、對其禮敬有加,再有稱職的祝、史為之祝說,鬼神就會庇護,不會降禍或可免除災禍。事實上,這種觀念在古代頗為常見,例如:

1.晉之邊吏讓鄭曰:“鄭國有災,晉君、大夫不敢寧居,卜筮走望,不愛牲玉。鄭之有災,寡君之憂也。”                         《左傳?昭公十八年》

2. 故古者聖王明天鬼之所欲,不避天鬼之所憎,以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是以率天下之萬民,齋戒沐浴,潔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其事鬼神也,酒醴粢盛不敢不蠲潔,犧牲不敢不腯肥,珪璧幣帛不敢不中度量,春秋祭祀不敢失時。                                                   《墨子?尚同》             

3.長勺之役,曹劌問所以戰於莊公,公曰:“余不愛衣食於民,不愛牲玉於神。                                                     《國語?魯語》

這些都可與簡文合觀。了解了這一點,“愛”的對象是“珪璧幣帛”等祭品就不難理解了。高子、國子和會譴、梁丘據的看法一樣,他們認為景公祭祀鬼神不曾憐惜珪璧幣帛,景公之所以久病不愈,完全是祝、史的過錯。可見,將“愛”的對象理解為“珪璧幣帛”等祭品是很合適的。另外,前引書證中,多用“不愛+祭品”的語句說明對鬼神的崇敬,正可與簡文“愛”字的含義和用法合觀。此亦可證我們的觀點應可成立。

最後,試將“身為親,又何愛焉?是信吾亡良祝、史,公盍誅之?”語譯如下:

身體是(您)自己親近的,又何曾憐惜珪璧幣帛呢?(您之所以生病久不痊愈)是我們真的沒有好的祝、史,大王您為何不殺了他們呢?

 

 

 



[1] 為行文方便,凡不准備討論的古文字字形一律用通行字寫出,下文同。

[2]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70頁。

[3] 陳偉:《讀〈上博六〉條記》,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0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597

[4] 陳偉:《讀上博竹書〈景公瘧〉札記》,《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146頁。

[5] 董珊:《讀〈上博六雜記〉(續一)》,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11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07

[6] 蘇建洲:《讀〈上博六·景公虐〉札記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726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68

[7] 劉信芳:《〈上博藏六〉試解之三》,武漢大學簡帛網20070809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94

[8] 由於簡文殘斷,此處斷句、讀法存疑。



本文收稿日期为2019年5月6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19年5月6日

点击下载附件: 2002何義軍:讀上博六《競公瘧》札記一則.docx

下载次数:26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610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