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許世和:散見戰國僞兵輯考(草稿)
在 2025/7/3 15:47:32 发布

散見戰國僞兵輯考(草稿)

(首發)

許世和

江蘇師範大學語言科學與藝術學院

1、包頭市博物館藏僞兵考

1.1內蒙古包頭博物館藏十三年大良造鞅戟(內蒙古包頭博物館編:《內蒙古包頭博物館館藏文物集萃》,文物出版社,2012年,第74頁),和上海博物館現藏十三年大良造鞅戟(《集成》11279、《銘圖》17125)形制、銘文幾乎一樣。對於戰國刻銘兵器來說,如此相似很可疑,而且兩戈胡部銘文附近的鏽斑近乎一致,援部上緣也都有相同的小缺口。包頭博物館藏十三年大良造鞅戟應是據《集成》11279戈作僞。(此則請教過上海博物館葛亮先生)

2、吉林省博物館藏僞兵考

吉林省博物館所藏兵器資料見吉林省博物館官網和田麗梅女士碩士論文(《吉林省博物院館藏傳世先秦青銅兵器初步整理》,2009年)。

2.1攻尹青戈。吉林省博物館藏攻尹青戈和燕王戈形制、銘文行款明顯不合,應是僞銘。過去也有一件僞作攻尹青戈,即《周金》6補遺戈,林清源從兵器形制、銘文行款、銘文字形等指出《周金》6補遺乃僞作(《兩周青銅句兵銘文彙考(上)》,65-66頁)。吉林省博藏攻尹青戈的作僞之處在《周金》6補遺戈上幾乎都能見到,可能是在《周金》6補遺僞戈基礎上進一步作僞的。

2.2永陽戈。吉林省博物館藏永陽戈字形作僞明顯,如“造”字等。

2.3武陽戈。吉林省博物館藏武陽戈字形作僞明顯,如“武”“陽”等字,器物形制也有疑。

2.4造戈。器形屬春秋,銘文所謂“”作,應是仿商代銅器常見族徽名“”(如1727251007943《集成》98701727252157664《集成》5920)僞刻,“造”字也寫不佳。

3、南開大學博物館藏僞兵考

《南開大學博物館藏品圖録:奕世寶用 銅器卷》(科學出版社,2023年)公布了這批兵器資料。

3.1羊子劍。南開大學博物館藏羊子劍銘文字形修長且多彎曲,非常秀麗,和齊兵器(如羊子戈《銘圖》1673016731)字形風格區别明顯。其次,羊子劍“艁”“鐱”二字形作僞明顯。

3.2九年喜令劍。南開大學博物館藏九年喜令劍是仿晚清已著録的十六年喜令戈(《銘圖》17305)作僞。九年喜令劍和十六年喜令戈“令”“工師”、“冶”人名都相同,作僞者可能是怕銘文雷同過多,又擅改“左庫”爲“右庫”,但這樣恰恰露出作僞馬腳,因爲主造工師和鑄造冶工是從屬於具體“庫”的,不會“庫”不同,人名還都一樣。此類更改“左/右庫”或“上/下庫”名而任職人員又不改變的作僞手法在早期存在不少,這和學界早期對晉系兵器物勒工名制度的不了解有關。

3.3左庫工師劍。此劍從銘文、字形看應是晉系兵器,但作僞嫌疑很大:辭例上,劍銘既標出“左庫工師”,卻不列出任職人員,非常奇怪,過去也有此類僞銘。字形上,部分字形生硬,首字,公布者疑“臧邦”合文,明顯不可信,有可能是截取趙兵器“邦左庫”雜糅而成。

4、南京博物院藏僞兵考

南京博物院官網公布了這批兵器資料。

4.1冶瘍戈。最早陳介祺舊藏一件冶戈(《銘圖》16488),器形屬戰國中晚期。南京博物院冶戈和《銘圖》16488戈銘文字形、位置幾乎相同,但器形年代明顯偏早,故有作僞嫌疑。另外,武大萬林藝術博物館也藏一件冶戈,也是僞兵。

4.2楚王酓章戈。南京博物院藏楚王酓章戈仿已公布的楚王酓章兵器銘文作僞,戈銘文非鳥蟲書,但卻照貓畫虎,導致“楚”“酓”“章”都字形拙劣,應是僞兵。

4.3吉用戈。過去著録兩件傳世吉用戈(《積古》8.17.3、《嚴窟》下44),林清源已從形制、辭例角度疑僞(《兩周青銅句兵銘文彙考(下)》,460頁)。南京博物院藏吉用戈銘文內容、行款和兩件疑僞吉用戈完全一樣,應也是僞兵。

5、大英博物館藏僞兵考

北語孫澤宇先生碩士學位論文(《大英博物館所藏青銅器銘文彙編與校注》,2023年)公布了大英博物館藏兵器資料,史語所“殷周金文暨青銅器資料庫”也收録有部分兵器。[1]

5.1䜌左庫戈(NB2074)。戈圭形鋒,和戰國中晚期銘辭內容矛盾,是僞兵。“䜌左庫”之類銘辭僞兵甚多,筆者博士論文(《戰國有銘兵器的整理與研究》,2023年,第534-535頁)曾有討論。

5.2龍伯戈(NB2078)。傳世著録多見作僞“龍伯作奔戟”銘文銅戈,《銘三》1397也是作僞龍伯戈(見《戰國有銘兵器的整理與研究》,562頁),大英博物館藏龍伯戈也是僞兵。

5.3武用劍。劍銘四字,相同銘文兵器還有早期著録的《積古》10.4劍及近年公布的《銘三》1579劍,《銘三》1579是仿《積古》劍作僞(見《戰國有銘兵器的整理與研究》,562頁),大英博物館藏武用劍也是僞兵。

5.4王立事劍。孫澤宇因爲銘文多闕,言戈銘“真僞待定”。按從“王立事”紀年、“工師司馬”看,此劍應該就是仿王立事南行唐令(《銘圖》1801518016)作僞。作僞馬腳明顯:一是將趙鈹行制改爲凸脊的劍形,這也是過去常見的趙國兵器作僞手段;二是將戰國晚期晉系兵器的刻銘改爲錯金。

5.5羊子之造工師劍。器形爲劍,銘文“羊子之造戈”卻自名作“戈”,另外還在劍銘文末尾加上“工帀(師)”二字。銘文作僞明顯。



[1] 這批兵器有幾件頗有價值,如所謂“上公密戟”其實是上高密戟,地名“上高密”和陶文“上高密”對應。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5年7月3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5年7月3日

点击下载附件: 2455許世和:散見戰國僞兵輯考(草稿).docx

下载次数:13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81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