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使用IE9以上版本或非IE内核的浏览器。IE浏览器请取消兼容性设置,非IE内核浏览器也无需使用兼容模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学者文库详细文章 背景色:
字体大小:放大 缩小 原始字体
費文彬:吕大臨《考古圖》卷一校疏並凡例
在 2025/7/8 22:50:29 发布

吕大臨《考古圖》卷一校疏並凡例

(首發)

費文彬

杭州市蕭山區第二中等職業學校

凡例

北宋元祐年間,吕大臨遍覽禁中及私人所藏商周秦漢古器,圖摹釋文,彙成《考古圖》十卷。書中廣徵傳世典籍及注疏,兼采時賢考證,提出許多時代前瞻性的論斷。該書保留了大量文物銘圖與失傳文獻片段,學術價值卓著。

《考古圖》宋時已有刊本,至元初傳本已多訛亂。大德間,茶陵人陳仁子、其弟陳翼(冀)子與其好友羅更翁合作重刊。羅更翁輯録各家説論附于段後,並以“愚按”闡發己見,儘管水平有限。元大德本于明代初年重刊,其後殆不復存。今明初刊本存世較多,分藏臺灣省圖書館、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等處。

明代泊如齋又據明初刊本再刻,雖沿襲其銘文摹寫與釋文隸古定,然亦不能無錯,又以《宣和博古圖》篡改器物線圖,致使部分紋飾與其實際年代特征牴牾不合。稍後,鄭樸也依照明初諸本進行了翻刻,同樣新增訛誤,如卷六《戈》篇下誤置蟲鳥書銘文篆字之類。此後,吴萬化寶古堂本(焦竑爲序)襲泊如本圖像,又據薛尚功《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改易銘文及釋文;鄭宏經重修本則幾乎全襲泊如齋本,鮮有更易。

清代,亦政堂以寶古堂本爲底本剜版修訂,歷經多次校改。文淵、文津兩閣《四庫全書》本均以亦政堂本爲主,參校錢曾影宋抄本(天禄琳琅閣藏)。四庫本呈現兩大疑點:其一,若錢曾本早于明初刊本且存吕書原貌,庫本理應據之修正亦政堂本訛缺,然則未見系統改正;其二,若錢曾本晚于明初本,其所增内容又無從溯源。因此,錢本性質成謎,加之毀于宫火,更使相關研究窒礙難行。

由于上述原因,本次校勘以諸明初刊本爲工作底本,參校元明諸本,凡例細則如下:

一、保留元羅更翁考訂按語(原署“愚按”),雖多考證疏誤,仍視作注文,以本書新增考釋校注爲“疏”以别之;

二、盡量保留底本用字,但單純筆畫簡省寫法徑改,更不出校。

三、僅校明初諸本文本用字顯誤,並引文説明其非;若明初諸本文無誤,由于皆祖出此本,後出版本錯誤不進行指出。

四、采明初諸本摹繪圖像,經二值化後剔除墨漬污損,保留原始綫條形態。

五、釋文隸古定字形依明初諸本原貌,後出版本篡改不録。

六、將器銘與《殷周金文集成》等書編號匹配,嘗試以現有古文字學成果指出原釋錯誤及致誤原因,于疏中詳析。

八、考證書中涉及人物(如楊南仲等),儘量引用原始材料。

九、據他書引文補底本脱漏,著名來源。

本次勘校涉及的《考古圖》版本及簡稱如下:

一、美藏本:哈佛燕京圖書館藏考古圖,明刻。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無名氏序。哈佛燕京圖書館。

二、日藏本: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藏考古圖,明刻。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無名氏序。國立國會圖書館數碼館藏,書誌號碼000007585491

三、世學本:世學樓藏元槧考古圖,明刻。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無名氏序。臺灣省國家圖書館。

四、四卷本:元槧元印本考古圖,明刻。存四卷(卷一至四)。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善本書號07183

五、北圖本:北京圖書館藏黑字考古圖,元刊明修。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無名氏序。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善本書號CBM1380

六、存目本:繆荃孫重裝考古圖,明刻。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齊魯書社《四庫存目叢書》子部第七七册。

七、一卷本:蔣同龢殘本考古圖,明刻。存一卷(卷三)。翁同龢跋。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善本書號06604

八、泊如本:泊如齋重修考古圖,明刻。十卷。汪昌業、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善本書號A00890

九、鄭樸本:鄭樸重校考古圖,明刻。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海南出版社《故宫珍本叢刊》第470册。

十、明末本:明末刊刻考古圖,明刻。存九卷(缺卷四)。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善本書號古320545

十一、寶古本:寶古堂重修考古圖,明刻。十卷。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臺灣省國家圖書館。

十二、重修本:鄭宏經重修考古圖,明刻。十卷。鄭宏經、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序。文物出版社《考古圖》。

十三、亦政本:亦政堂重修考古圖,清刻。十卷。焦竑、吕大臨、陈仁子、陳翼子、黄晟序,吴萬化跋。哈佛燕京圖書館。

十四、文淵本:文淵閣四庫全書考古圖,清抄。十卷。紀昀等提要,黄晟、吕大臨、陈仁子序。臺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子部一四六。

十五、文津本:文津閣四庫全書考古圖,清抄。十卷。紀昀等提要,吕大臨序。中華書局《考古圖·續考古圖·考古圖釋文》。

上述一至七本統稱「明初諸本」。

本文初撰于2022年本人居家修養期間,至2025年五一假期,書稿初成。創作初期,筆者承蒙“布之道”先生鼓勵。撰寫過程中,又得到許多朋友幫助。《考古圖》部分的初稿完成後,“飛梧”先生審閲了本稿。《考古圖》二稿及《續考古圖》《考古圖釋文》一稿完結時,周旭先生亦就拙稿提供了寶貴意見,恩師鄭雅琦女士與以讚賞並提出建議。筆者在此對他們表達不盡感謝,並遵照“布之道”先生的建議,將本稿發佈至本站以公諸同好。如果可能,後續文卷將陸續發表。

假期須準備比賽事宜,定稿倉促,加之筆者水平有限,恐有錯漏,懇請讀者不吝指正。

考古圖第一

默齋羅更翁考訂[1]

鼎属

庚鼎

辛鼎

癸鼎

晋姜鼎

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2]

蠆鼎

𡞩氏鼎

東宫方鼎

孔文父飲鼎

鄭方鼎

牛鼎

雲鼎

直耳饕餮鼎

直耳篆帶鼎

王子吴飤鼎

宋君夫人餗釬鼎

乙鼎

饕餮鼎

庚鼎(廬江李氏)[3]

徽标,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庚)[4]

辛鼎(同上)[5]

篮球运动员的卡通画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枪和文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辛)

癸鼎(同上)[6]

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片包含 游戏机, 物体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图片包含 游戏机, 物体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癸)[7]

右三鼎皆得於京師。

庚鼎高六寸有半,深三寸有半,徑五寸三分,容二升有半。

辛鼎高八寸,深四寸有半,徑七寸,容五升。

癸鼎高九寸有半,深五寸,徑八寸,容一斗。

銘皆有一字在其腹。(權、度、量皆用今大府法,有云黍尺黍量者,各識其下。)[8]

按《史記》,夏商未有謚,其君皆以甲乙爲號,則此三鼎疑皆夏商之器。

李氏《録》云:“自‘庚’至‘癸’,一體每變以大而文有加。‘庚’‘癸’二字,與《説文》小異。許慎云:‘庚者,秋時萬物,庚庚有實。’今‘庚’作’,無垂實之象,此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字乃有之。[9]‘癸’作’,具四屮,而此’字一屮三包。癸次丑,而居寅之前,有紐而未引達之象。[10]又癸鼎文作龍虎中有獸面,蓋饕餮之象。《吕氏春秋》曰:‘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春秋左氏傳》:‘縉雲氏有不才子,貪于飲食,冒于貨賄,天下之民謂之「饕餮”。’古者鑄鼎象物,以知神姦。鼎有此象,蓋示飲食之戒。[11]又按陶隱居《刀劍録》云:‘夏孔甲鑄劍一,名曰“甲”。’」[12]銘止一字。

晋姜鼎(臨江劉氏)[13]

《集古》作韓城鼎[14]

(惟)王九月乙亥图片包含 游戏机, 桌子, 凳子, 标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晋)姜曰𫢉(余)惟司(嗣)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朕)先姑[15]君晋邦[16]余不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辱)妄寧[17](經)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雍)明德[18]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凳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必)我猷[19]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招)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辝辟[20]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揚)乃光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值)[21]虔不㒸(墜)[22]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凳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謂)(覃)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亭)[23]薛我萬民[24]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遣我[25](錫)𧵩(責)千兩[26]勿灋文侯𬱌(頵)[27](威)貫通弘[28]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綏)[29]原取乃吉金[30]用作寶尊鼎用𠭳(康)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妥褱(懷)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君子[31]晋姜用蘄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綽)图片包含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綰)[32]作惠𠗡(爲)[33]萬年無彊[34]用享用德[35](畯)保其孫子[36]三壽是利[37]

《集古》本

劉原父釋

惟王九月乙亥[38]晋姜曰余惟司朕先姑君晋邦余不安寧巠雝[39]明德宣我猷用所辭[40]□□□□剿虔不□□□□㠯寵我萬民嘉遺[41]我錫[42]鹵賚[43]千兩㐱灋文侯[44]□□□□□□[45]□□堅久[46]吉金用作寶尊鼎用康[47] 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48]妥懷遠邦君子晋姜用蘄□□[49]壽作惠亟萬年無疆用享用德畯保[50]其孫子三壽是利

太常博士豫章楊南仲釋[51]

(惟。古字多省偏旁,鄭司農説《周礼》云:古者書‘儀’但爲‘義’。又云:‘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位’爲‘立’是也。[52]王九月乙亥晋姜曰余隹(同上)(嗣)[53]先姑君晋邦余不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𠭖。今作者,籀文省。進取也。从𠬪,故𪠨疑爲𠭖[54]妄寧巠(經)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朙德宣图示,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𨜵省,隸作文本,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55]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辝辟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作,從女而象乳子形,故疑爲,而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讀爲。)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久灮虔不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字,讀爲。)𧭷(諸。字古作𣥏,即字古文。𣥏,而字用𣥏爲声,蓋古文三字通用,故疑𧭷。)[56](覃)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享)[57]𠂤(師)𬂘我萬民卡通画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我沪(疑字。易者,篆文蜥蜴形,故疑爲而讀爲,皆以聲假借也。)[58](鹵,或𦞅字省。中象鹽形,𦞅(胃)上象胃中穀形,故疑二字。𧵩千两勿灋文侯頵令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字。卑者,从𠂇在甲下。𠂇,今但用。古者尚右,故𠂇在甲下爲卑。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爲,亦恐借爲讀。)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字,讀爲。毌,音冠,象穿貫宝貨形。字從二,或即字。今《毛詩》有串夷字,俗用爲串穿,《説文》不載,豈非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字之省也?故疑讀爲[59]𢓶(通。凡从,古字多通用。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字。)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图片包含 游戏机,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受)[60]久吉金用𠆦(作)鼎用康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西字。古語二字相屬者多爲一字書之,若秦鍾銘有𮱡(小子)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四方)之字是也。卥,古西字,故疑爲兩字。)[61]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标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妥,讀爲。《説文》無字,蓋古字省尔,其後相承,讀如媠,故疑爲。)[62]卡通画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君子晋姜用𣄨(疑字,讀爲“𭤨音偃,石鼓文皆作”。古之旌旂悉載於車,故疑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字而从車,借讀爲。近嘗有得敦藍田者,二銘皆用𦓆之文,故知其然也。)[63]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图片包含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疑字,讀爲今幡爲許刃,而虋芑音門,用之爲聲。《詩》鳧鷖在釁又省爲,《易係辝》又讀如尾。釁(門)聲相近,又古者字音多與今異,徐鉉所謂‘皀’亦音香,‘釁’亦音門,‘乃’亦音仍,它皆倣此是也,豈古亦同音欤?秦鍾銘亦有此字。[64]𦓆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爲。爲者,母猴也,从爪而象其形,故疑爲[65](極)萬年無彊(疆)[66]用亯(享)用德㽙(疑字。字書所無,而於文勢宜爲,蓋用省聲也。)𠔋(其)孫子三𦓆是利(它字不可識者猶十一二,皆今所不傳。以小篆參求之,不能彷彿。以今揆之,其間或當時書者、鑄器者不能無謬誤矣。)

右得於韓城。徑尺有七寸四分,高尺有二寸半,深七寸六分,容四斗二升,銘百有二十一字。

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鼎(臨江劉氏)[67]

《集古》作商雒鼎

(惟)(古文如本字。)(有)(四)月既𪟂(疑字。)(魄)王个(在)[68]𠄟(下)(保,疑作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雍)㕣(公)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諴)作尊鼎[69]用追享丂(考。疑作。)于皇且(祖)[70]用乞眉壽萬年無疆子==永寶用

右得于上雒,徑尺有七分,高八寸八分,深五寸八分,容斗有八升,銘四十有一字。

按:“惟王十有四月,古器多有是文,或云“十有三月,或云“十有九月[71]疑嗣王居憂,雖踰年未改元,故以月數也。[72]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或宫名,如西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之類。[73]

《集古》云:雝公不知爲何人。原父謂古‘丁’‘寧’通用,蓋古字簡畧,以意求之則得尔。[74]

蠆鼎(秘閣)[75]

右銘一字,餘未考。古字全象蠆形。疑人名,若公孫蠆之類。[76]周景王十三年,鄭獻公蠆立。[77]

𡞩氏鼎(河南)[78]

(惠)𢼸(微)(伯)𡞩(與同。)氏鼎永寶用[79]

右銘十字,餘未考。

按:𡞩姓,祝融之後,亦作。《説文》云:籀文作𪔈’。[80]

東宫方鼎(扶風乞伏氏)[81]

東宫

右得於扶風。量度未考,銘二字。

孔文父飲鼎(京兆田氏)[82]

(惟)三月孔文父乍此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飲)鼎子孫寶用[83]

右銘十四字,餘未考。

按:此器銘謂之鼎而制度乃類尊壺之屬,疑古人制器規模亦有出入不一者,不然則或文同而音異,皆未考也。

鄭方鼎[84]

右元祐丙寅春,新鄭野人耕而得之。[85]高七寸有半,深三寸一分,縮六寸,衡四寸有半,容二升有半,無銘識。[86]

按:此器與東宫方鼎相似。

李氏《録》云:《春秋左氏傳》:‘晋侯賜鄭子産莒之二方鼎。’[87]今得之新鄭,蓋鄭鼎也。

牛鼎(内藏)

右不知所從得。以黍尺黍量校之,深八寸六分,徑尺有八寸,容一斛,無銘識。

按今《禮圖》所載,牛、羊、豕鼎各以其首飾其足。[88]此鼎之足以牛首爲飾,蓋牛鼎也。

雲鼎(丹陽蘇氏)

右所從得及度量皆未考,無銘識。鼎口及足皆以雲氣爲飾。

直耳饕餮鼎(新平張氏)

右所從得及度量皆未考,無銘識。鼎腹有饕餮象,文皆隱出。[89]

直耳篆帶鼎(同上)

右所從得及度量皆未考,無銘識。

王子吴飤𪔆(河南文氏)[90]

飤,“飼同。[91]

惟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吴𢍰(擇)其吉金自作飤(飼)𪔆其眉壽無諆(期)==保用之[92]

右得於京兆,高尺有三分,深八寸有半,徑尺有三寸半,容四斗三升有半,銘三十有一字。

按:此器銘云作飤𪔆𪔆字字書所不載。其形制則鼎也,字體與鄦子鐘相似,蓋周末接戰國之物。

宋君夫人餗釬鼎(秘閣)[93]

宋君夫人之餗釬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鼎)[94]

右得於京兆,惟蓋存。徑七寸,高二寸,銘八字。

按:“釬”字疑作“鈃”省(音刑)。[95]王子吴飤𬹥“鼎”,此從“金”。又“干”字與“幵”字筆畫相似而不類,亦未可考。

乙鼎(河南王氏)[96]

[97]

右得於鄴郡亶甲城。高五寸八分,深三寸七分,徑五寸二分,容二升,銘二字。

按:鼎銘“乙”下一字不可識。考其形制文字及所從得,蓋商器也。

饕餮鼎(鄴郡竇氏)[98]

右得於鄴郡漳河之濱。高五寸有半,深三寸四分,徑四寸有半,容二升一合,銘一字。

按:鼎銘一字,奇古不可識,亦商器也。愚謂:銘字疑作“戊”,蓋乙鼎、庚鼎之屬。

費文彬

202577日改定



[1] 鄭樸本作:元默齋羅更翁考訂,遂州啓玄鄭樸重校,新都不棄揚眀時圖書。揚眀時,《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一《人物志》:“楊明時,字不棄,歙人,工詩辭書畫。”

[2] 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寶古本、亦政本作,餘本訛作𧫳

[3]《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簡稱“集成”)988。當名鼎”。文:

[4] 庚,當釋”,族徽。商金文“庚”下無一横,下“一”形實係“丙”字誤摹。

[5] 集成989。文:辛。

[6] 集成1246。當名“朿鼎”。文:朿。

[7] 癸,當釋“朿”。參見于省吾《甲骨文字詁林》(中華書局, 1996: 2563-2565

[8] 大府,《宋史》卷一百六十五《志第一百一十八·職官五》:“太府寺:……本寺但掌供祠祭香幣、帨巾、神席及校造斗升衡尺而已。”黍尺,與官尺異。《宋史·律曆志四》:“(李)照以縱黍累尺,……(胡)瑗以横黍累尺。”

[9] 李氏《録》,李公麟《古器圖録》。文,紋飾。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明初諸本、泊如本、鄭樸本、重修本訛作“夲”。

[10] 癸次丑先寅,癸寄宫在丑,癸先甲,甲寄宫在寅,故謂。郭璞《玉照神應真經》:“丑中立癸,甲見而釋教之人。”張顒注:“丑爲十二月之盡也,甲爲十干之初,又云功曹爲道士。又首尾二干見,本干有休囚氣者,爲僧道耳。假令甲寅人五月癸丑日時,五月甲休,癸上囚,應上文耳。”皆迷信説。丑,《説文·丑部》:“丑,紐也。”《漢書·律曆志》:“紐牙於丑,引達於寅。”

[11] 周鼎著饕餮,語見《吕氏春秋》卷十六《先職覽》。縉雲氏,語見《左傳·文公十八年》。冒,貪。神姦,鬼神。《左傳·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杜預注:“圖鬼神百物之形,使民逆備之。”

[12] 甲,今本作“夾”。《古今刀劍録》: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歲次甲辰,採牛首山鐵鑄一劍,銘曰‘夾’。古文篆書,長四尺一寸。

[13] 集成2826。文:隹(唯)王九月乙亥,晋姜曰:余隹(維)司(嗣)朕先姑,君晋邦。余不叚妄(荒)寧,巠(經)(雍)朙(明)德,宣𠨘(謐)我猷。用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詔)匹辝(台)辟,毒(篤)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揚)氒(厥)光剌(烈),虔不彖(惰)。𧭷(魯)覃京𠂤(師),(乂)我萬民。劼遣我,易(賜)鹵責(積)千兩(輛),勿灋(廢)文𥎦(侯)令(命),卑(俾)图片包含 游戏机, 椅子,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貫)𢓶(通)引(?)。征緐(繁)湯(陽),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員)取氒(厥)吉金,用乍(作)寶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尊)鼎,用康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柔)妥(綏)褱(懷)遠𬤾(邇)君子。晋姜用𣄨(祈)繛(綽)綰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眉)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壽),乍(作)疐爲亟(極),萬年無彊(疆),用享用德,㽙(畯)保其孫子,三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壽)是𣏀(克)

[14]《集古》,歐陽修《集古録跋尾》。

[15] 隹,通作“唯”,發語詞。晋姜,《博古圖》卷二:“齊侯宗女姜氏,以其妻晋文侯,故曰‘晋姜’。”司,讀爲“嗣”。《爾雅·釋詁上》:“嗣,續也。”《荀子·哀公》:“若天之嗣。”《大戴禮記·哀公問第五》作“司”。叔向父禹簋(集成4242):“余小子司(嗣)朕皇考。”先姑,《爾雅·釋親》:“舅姑 ,在則曰‘君舅’‘君姑’,没則曰‘先舅’‘先姑’。

[16] 君,爲某国小君。《博古图》卷二:“觀其始言‘君晋邦’,取其寡小君之稱,以正其名。”《詩·鄘風·鶉之奔奔》:“人之無良,我以爲君。”毛傳:“君,國小君。”孔穎達疏:“夫人對君稱小君,以夫妻一體言之,亦得曰‘君’。”又,晋公盆(集成10342):“整辥(乂)爾家,宗婦楚邦。”謝明文《晋公𥂴銘文補釋》(出土文獻古文字研究,2013,(00):236-257):‘宗婦’則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指‘作楚國的宗婦’即‘作楚國國君的適妃’之意,……‘宗婦楚邦’與‘君晋邦’正可比較。”可從。

[17] 辱,當釋“叚”,敢。參詳見沈培《再談西周金文“叚”表示情態的用法》(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0/6/16)。又,《集篆古文韻海》卷五誤收“辱”字下,趙孟頫《六體千字文》誤以爲“辱”字。妄,諸本原作”。梁廷柟《書餘》:“妄,吕大臨《考古圖》釋作‘安’。”梁説非,“妄”字訛,非有異。妄,讀爲“荒”,《書·無逸》:“治民祗懼,不敢荒寧。”僞孔傳:“爲政敬身畏懼,不敢荒怠自安。”毛公鼎:“女(汝)母(毋)敢妄(荒)寧。”

[18] 巠,讀爲“經”。《周禮·天官·大宰》:“以經邦國,以治官府。”賈雍,當釋”,讀爲“擁”,抱持。參見劉洪濤《釋虢季子白盤銘的“經画着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四方”》(中國文字研究,2016,(02):45-49)。蔡哲茂《論金文“經雍”當讀爲“經營”》(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2021,(02):52-60)以虢季子白盤(集成10173“經画着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四方”對讀《詩·小雅·北山》“經營四方”,以“雍”當讀“營”,或不必。

[19] 宣,大。《易林·需之萃》:“大口宣舌。”必,原作图片包含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鄭樸本、泊如本以下皆作“又”。必,隸作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直音篇·雜字部》: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同‘必’。”图片包含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即“必”字訛。必,當釋𠨘”,讀爲“謐”。參見鄔可晶《文公之母弟鐘銘補釋》(甲骨金文語文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410-411)。猷,謀。《書·盤庚》:“聽予一人之作猷。”

[20] 用,《一切經音義》卷七引《蒼頡篇》:“用,以也。”招,當釋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讀爲“詔”,輔佐。《爾雅·釋詁下》:“詔,導也。”或作“昭”,《書·君奭》:“乃惟時昭文王。”君,當釋“匹”,配。辝,讀爲“台”,我。《爾雅·釋詁上》:“台,我也。”辟,《爾雅·釋詁》:“辟,君也。”

[21] 委,當釋“毒”,通作“篤”。《説文·屮部》:“毒,厚也。”《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引作“篤”。參見陳劍《釋金文“毒”字》(中國文字,2020,(03):195-222)。乃,當釋“氒”,通作“厥”,其。光,諸本訛作“先”。值,當釋“剌”,讀爲“烈”。《爾雅·釋詁下》:“烈,業也。”吕釋“值”者,以左𣖇”右“人”。𣖇,即“植”字,《説文·乚部》以爲“直”字古文。

[22] 㒸,當釋“彖”,讀爲“惰”。參見陳劍《金文“彖”字考釋(上)》(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舆古文字研究中心,2008/3/13)、《“隺”“彖”兩字合證補説》(同上,2024/9/14)。

[23] 謂,當釋𧭷”,讀爲“魯”,嘉美。《史記·周本紀》:“魯天子之命。”《嘯堂集古録》𧭷”字無“言”旁,《博古圖》《集古録跋尾》《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皆作𧭷”。谷秋艷《晋姜鼎、戎生編鐘銘文集釋及相關問題研究》(華東師範大學,2021)以爲“許是宋人摹刻時不解此句文義,誤增言旁”,或非。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字原缺,據摹文補。覃,《爾雅·釋言》:“覃,延也。”亭以,當釋“京𠂤(師)”,晋都。

[24] 薛,當釋”,辥、月二聲,讀爲“乂”。《爾雅·釋詁下》:“乂,治也。”聲,”即“乂”字。參見裘錫圭《釋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裘錫圭學術文集.甲骨文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72-76)。薛,《廣韻·仙韻》:“凡從‘辥’者,經典通作‘薛’。”

[25] 嘉,當釋作“劼”。戎生編鐘(《近出殷周金文集録》30,以下簡稱“近出”):“劼遣鹵責(積)。”裘錫圭《戎生編鐘銘文考釋》(裘錫圭學術文集.金文及其他古文字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113)據以晋姜鼎字當爲“劼”。《廣雅·釋詁四》:“劼,勤也。”《書·康誥》:“見士于周,周公咸勤。”僞孔傳:“周公皆勞勉五服之人。”遣,《玉篇·辵部》:“遣,送也。”

[26] 沪,即“易”字。鹵,《説文·鹽部》:“鹽,鹵也。天生曰‘鹵’,人生曰‘鹽’。”𧵩,原作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責,讀爲“積”。《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則具一日之積。”杜預注:“積,芻米禾薪。”兩,讀爲“輛”。《儀禮·聘禮》:“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于外。”參見裘錫圭《戎生編鐘銘文考釋》。

[27] 灋,原缺左旁。灋,通作“法”,讀爲“廢”。《管子·侈靡》:“利不可法,故民流;神不可法,故事之。”侯,當釋𥎦”。《説文·矢部》:𥎦,古文矦。”,左上原作“刀”形,今正。劉心源《古文審》卷二讀爲“顯”。吴闓生《吉金文録》(中國書店,2009:68-70)謂“邢侯尊‘顯考’、克鼎‘顯孝’、虢季子白盤‘孔顯有光’,顯字皆如此。”李學勤《戎生編鐘論釋》(文物,1999,(09):75-82謂可參看它簋(集成4330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字。《殷周金文集成》等讀爲“景”。裘錫圭《戎生編鐘銘文考釋》謂“此字不見於字書,從字形和用例看,其義似與‘顯’相近,究竟相當於古書中的什麽字尚待研究。”令,讀爲“命”。《論語·子路》:“使於四方,不辱君命。”

[28] 畏,當釋“卑”,讀爲“俾”。《爾雅·釋詁下》:“俾,使也。”“畏”讀爲“威”者,《廣雅·釋言》:“畏,威也。”《書·皋陶謨》:“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孫星衍疏:“畏,一作‘威’。”貫,本當釋图片包含 游戏机, 椅子,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史記·樂書》:“禮樂之説貫乎人情矣。”張守節正義:“貫,猶通也。”中甗(集成949):“王令中先眚(省)南或(國),图片包含 游戏机, 椅子,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行。”通,本當釋𢓶”。弘,或當釋“引”,未詳。陳連慶《晋姜鼎銘文新釋》(古文字研究(第十三).中華書局,1986)以图片包含 游戏机, 椅子,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𢓶“弘”爲人名,非。

[29] 征,明初諸本、泊如本、鄭樸本訛作。《爾雅·釋言》:“征,行也。”綏,當釋“䋣”。䋣湯,讀爲“繁陽”。《左傳·襄公四年》:“楚師爲陳叛故,猶在繁陽。”杜預注:“繁陽,楚地,在汝南鮦陽縣南。”

[30] 原,張程昊《晋姜鼎銘文“繁陽(榷)”考釋》(考古與文物.2019,(02):104-109)釋”,讀爲“榷”,陳劍《“隺”“彖”兩字合證補説》以有疑。劉心源《古文審》卷二以从“員”爲“鄖”。陳連慶《晋姜鼎銘文新釋》隸作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讀“邍”,以“䋣湯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爲地名。姑隸作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從陳秉新《出土夷族史料輯考》(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230-234説讀爲“員”,語辭。《廣雅·釋詁一》:“或、員、云,有也。”乃,當釋“氒”。

[31] 康,安。《爾雅·釋詁上》:“康,樂也。”邢昺疏:“康者,安樂也。”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當釋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从夒、迺二聲,讀爲“柔”。參見鄔可晶《“夒”及有關諸字綜理》(甲骨金文語文論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39-40)。《書·堯典》:“柔遠能邇。”僞孔傳:“柔,安。”妥,讀爲“綏”。《爾雅·釋詁下》:“綏,安也。”懷,安。《左傳·僖公七年》:“招攜以禮,懷遠以德。”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當釋,从豕,執聲,讀爲“邇”。參見裘錫圭《釋殷墟甲骨文裏的“遠”𤞷”(邇)及有關諸字》(古文字論集.中華書局,1992:6)。

[32] 蘄,當釋𣄨”,讀爲“祈”。釋“蘄”者,《莊子·齊物論》:“以爲一世蘄乎亂。”《吕氏春秋·振亂》:“所以蘄有道行有義者。”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即“繛”字。《正字通·素部》:𦃃,素本字。”與 “綽”同。《説文·素部》:“繛,𦅻(緩)也。……綽,繛或省。”裘錫圭《戎生編鐘銘文考釋》:“綽綰,意近寬裕。……祈求‘綽綰’,當是希望生活寬裕舒服,壽命也長,即時間上也寬裕。”史牆盤(集成10175):“受(授)天子图片包含 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綰)令(命)、厚福、豐年。”“壽”前脱一字,當釋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通作“釁”,讀爲“眉”。《方言》卷一:“眉,老也。”參見張富海《“眉壽”之“眉”的音義辨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24/12/10)。

[33] 惠,當釋“疐”。作疐,作對。《詩·大雅·皇矣》:“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毛傳:“對,配也。”鄭玄箋:“作配,謂爲生明君也。”孔穎達疏:“國當以君治之,故言作配。”參見李學勤《《論清華簡〈周公之琴舞〉“疐天之不易”》(初識清華簡.中西書局,2013:198-201)。秦景公石磬(《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1973):“乍(作)對配天。”五祀㝬鐘(集成358):“乍(作)疐才(在)下。亟,讀爲“極”。《書·洪範》:“次五曰建用皇極。”僞孔傳:“皇,大;極,中也。凡立事當用大中之道。”

[34] 彊,讀爲“疆”。《廣雅·釋詁四》:“疆,窮也。”《詩·豳風·七月》:“躋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

[35] 享,《廣雅·釋言》:“亯,祀也。”《書·泰誓》:“宗廟不享。”孔穎達疏:“不享,謂不祭祀也。”德,《玉篇·彳部》:“德,惠也。”《慎子·内篇》:“慶賞之謂‘德’。”

[36] 㽙,讀爲“駿”。《爾雅·釋詁上》:“駿,長也。”《詩·小雅·雨無正》:“浩浩昊天,不駿其德。”㽙,本从“夋”初文聲,與“允”别。參見布之道《説字小記(一)》(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25/4/30)。甲骨文另有“㽙”从允聲,用同“允”,與此不同。孫子,猶言“子孫”。《詩·魯頌·有駜》:“君子有穀,詒孫子。”

[37] 三壽,長壽。利,當釋𣏀”,即“刻”字初文,讀爲“克”。《爾雅·釋言》:“克,能也。”王子午鼎(集成2811):“萬年無諆(期),子孫是𣏀(克)。”參見鄔可晶《“三壽”辨義》。“亟(極)”“德”𣏀(克)”三字押職部韻。陳致《“允”“㽙”“畯”試釋》以爲“利”字出韻,引㝬鐘(集260參(三)壽隹㻝,以“㻝”字韻,遂以“利”爲誤摹。依陳隸,此鼎字當作“剌”,亦不韻。㝬鐘字當隸作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亦讀爲“克”。

[38] 乙亥,原缺,據明天順間刊《歐陽文忠公文集》本《集古録跋尾》補。

[39] 雝,原作画着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據《集古録跋尾》改。

[40] 辭,原作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集古録跋尾》作𨐲”,皆“辭”字省。

[41] 遺,明初諸本、鄭樸本訛作,泊如本訛作,寶古本、亦政本、文淵本作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文津本缺字,據《集古録跋尾》改。

[42] 錫,原缺,據《集古録跋尾》補。

[43] 賚,原作”,《集古録跋尾》作𧶘”,皆“賚”字省。

[44] 侯,明初諸本、泊如本、鄭樸本、重修本訛作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文津本缺字,據《集古録跋尾》補。

[45] 征,原作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據《集古録跋尾》改。

[46] 久,原缺,據《集古録跋尾》補。

[47] 康,原作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據《集古録跋尾》改。

[48] 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原作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據《集古録跋尾》改。

[49] 麋,原作𥹺”,據《集古録跋尾》改。麋,同。《荀子·非相》:伊尹之狀,面無鬚麋。《隸釋》卷六《北海相景君碑》:“不永麋壽。”

[50] 保,明初諸本、泊如本、鄭樸本、重修本訛作,據《集古録跋尾》改。

[51] 楊南仲,字元明,北宋豫章人,晏殊之甥,見李慧斌《宋仁宗時期國子監書學楊南仲考述》(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4(04):69-73)。

[52] 古者書儀但爲義,原作“四者書二二但爲義”,據《集古録跋尾》改。《周禮·春官·肆師》:“凡國之大事,治其禮儀,以佐宗伯。”鄭玄注:“故書‘儀’爲‘義’。鄭司農云:義,讀爲‘儀’。古者書‘儀’但爲‘義’,今時所謂‘義’爲‘誼’。”《小宗伯》:“小宗伯之職,掌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鄭玄注:“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立,讀爲‘位’。古者‘立’‘位’同字,古文《春秋經》‘公即位’爲‘公即立’。”

[53] 明初諸本缺(上)司(嗣)图示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四字及字右半,鄭樸本徑作,據《集古録跋尾》補。

[54] 𠭖《説文·𠬪部》:𠭖,進取也。从𠬪,古聲。𣪏籀文𠭖𢽤,古文𠭖。”

[55] 𨜵,原作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隸辨》卷六:𠀜,皿。《説文》作’,從凵,象器之形。筆迹小異變作‘皿’,經典相承。”文本,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諸本訛作

[56] 𣥏《玉篇·止部》:𣥏,古文旅。”《説文·㫃部》:“旅,軍之五百人爲旅。从㫃,从从。从,俱也。𣥐古文旅。古文以爲‘魯衞’之‘魯’。”《説文·白部》:“者,别事詞也。從白,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聲。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古文旅。”非,“者”不从旅聲,自爲表意。

[57]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原作“享”,據《集古録跋尾》改。

[58] 易,《説文·易部》:“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非。徝鼎(集成2405“王易徝貝廿朋”之“易”作”,像注水皿中,後省。

[59] 串夷,《詩·大雅·皇矣》:“帝遷明德,串夷載路。”毛傳:“串,習。夷,常也。”鄭玄箋:“串夷即混夷,西戎國名。”

[60] 图片包含 游戏机,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原作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窗户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據《集古録跋尾》改。

[61] 屬,連。秦公鎛(集成270):“余雖𮱡(小子),……匍有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四方)。”

[62] 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标志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原作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钟表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媠,諸本訛作婿。並據《集古録跋尾》改。

[63] 𭤨,石鼓《田車》:“左驂旛=(旛旛),右驂騝=(騝騝)。”藍田敦,即本書卷三《𦣻父敦》。《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卷十三《伯冏父敦》引劉敞《先秦古器記》:“此敦得于藍田。”

[64] 幡,同,變。詩,《詩·大雅·鳧鷖》:“鳧鷖在亹,公尸來止熏熏。”辝,同。係辝,《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龜。”乃亦音仍,諸本訛作乃辨音仍。《説文·言部》:“訴,告也。从言,厈省聲。”臣鉉注:‘厈’非聲。蓋古之字音多与今異,如‘皀’亦音香,‘釁’亦音門,‘乃’亦音仍,他皆放此。古今失傳,不可詳究。”秦鐘,秦公鎛(集成270):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眉)壽無疆,㽙疐才(在)立(位)。”

[65] 母猴,《説文·犬部》:“猴,夒也。”段玉裁注:‘母猴’乃此獸名,非謂牝者,‘沐猴’‘獮猴’皆語之轉、字之譌也。“爲”从爪、象,非象形。

[66] 疆,明初諸本、寶古本、亦政本、文津本訛作

[67] 集成2753。當名“雝公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鼎”。文:隹(唯)十又亖〈三〉月既死霸壬午,下蠚(鄀)图片包含 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雝)公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图片包含 游戏机, 家具, 桌子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尊)鼎,用追享丂(孝)于皇且(祖)、考,用气(乞)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眉)𠷎(壽),萬年無彊(疆),子=(子子)孫=(孫孫)永寶用。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寶古本、亦政本作,餘本訛作𧫳

[68] 又,明初諸本訛作。十又亖月,郭沫若《两周金文辭大系攷釋》(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科學出版社,2002:377)以爲‘十又四月’當是‘十又三月’之譌,下筆過短,蓋是銹紋也”,可從。霸,《説文·月部》:“霸,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周書》曰:‘哉生霸。’”或作“魄”,《逸周書·世俘》:“二月,既死魄。”《漢書·律曆志下》:“死霸,朔也;生霸,望也。”王在,當釋“壬午”。午,《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摹作”,可證。

[69] 呆,當釋“蠚”,《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摹作”,可證。郭沫若《两周金文辭大系攷釋》注:“頗疑‘十又’二字是鄀字殘画誤摹。”未審。蠚,讀爲“鄀”。《左傳·僖二十五年》:“秦、晋伐鄀。”杜預注:“鄀,本在商密,秦、楚界上小國,其後遷於南郡鄀縣。鄀,音若,《字林》云:‘楚邑。’”鄀有上鄀、下鄀,上鄀字作“鄀”,下鄀字作“蠚”𧍗”。鄀于子斯簠(集成4542):“鄀于子斯自乍旅𠤳(簠)。”公,縣公。《左傳·宣公十一年》:“寡人以諸侯討而戮之,諸侯、縣公皆慶寡人。”杜預注:“楚縣大夫皆僣稱‘公’。”參見簡敏《鄀國青銅器及歷史地理研究》(鄭州大學,2021)。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諸本訛作𧫳,寶古本作

[70] 丂,讀爲“孝”,諸本訛作。鄀公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簠(集成4600):𧍗(鄀)公图片包含 文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乍(作)旅𠥟(簠),用追孝于皇且(祖)、皇考。”考,《釋名·釋喪制》:“父死曰‘考’。”

[71] 十有九月,《籀史》卷上《劉原父〈先秦古器圖碑〉一卷》:“余按商己酉尊云‘十九月’,兄癸酉卣云‘十九月’,南宫鼎云‘十有三月’,周牧敦云‘惟王十年十有四月既生霸’,上雒鼎云‘十有四月’。”《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卷二《己酉戍命彝》:“己酉戍命尊……十九月……”按即戍方彝(集成9894“十九月”實爲“在九月”。“兄癸酉卣”之“酉”當爲衍文。又卷三《兄癸卣》:“……用作兄癸彝十九月……”按即嶲𫤮卣(集成5397),“十九月”實爲“在九月”。又卷十《南宫中鼎一》:“惟十有三月庚寅……”按即中方鼎(集成2785),不誤。“牧敦”即牧簋(集成4343),“四”當作“三”,本書卷三亦本釋“三”。所謂“上雒鼎”即此器,不再論。

[72] 嗣,繼也。《僞書·太甲》:“惟嗣王不惠于阿衡。”居憂,《僞書·太甲》:“王徂桐宫,居憂。”孔穎達疏:“居憂位,謂服治喪禮也。”嗣,明初諸本、鄭樸本、重修本訛作,泊如本、寶古本、亦政本訛作。憂,鄭樸本訛作。踰,越。

[73] 西雝,《詩經·周頌·振鷺》:振鷺于飛,于彼西雝。毛傳:雝,澤也。《周禮·夏官·司弓矢》:澤,共射椹質之弓矢。鄭玄注引鄭衆:澤,澤宫也,所以習射選士之處也。

[74] “丁”字端紐耕部,“寧”字泥紐耕部,如“卓”之于“淖”之類,音理可通,實則無徵。

[75] 集成1134

[76] 公孫蠆,鄭、齊各有。鄭字子蟜。《左傳·襄公八年》:“楚子囊伐鄭,討其侵蔡也。……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杜預注:“子蟜,子游子。”《襄公九年》:“公孫蠆。”杜預注:“子蟜。”齊字子尾。《襄公二十九年》:“齊公孫蠆、公孫竈放其大夫高止於北燕。”杜預注:“蠆,子尾。”此“蠆”係族徽,非人名。

[77] “周景王”當作“鄭定公”。《史記·鄭世家》:“定公……十三年,定公卒,子獻公蠆立。”句末,文津本衍㜏氏鼎(河南)五字。

[78] 集成2490。當名“叀鼎”。文:叀乍(作)𢼸(微)白(伯)㜏(妘)氏它(匜)鼎,永寶用。

[79] 微,國名。《書·牧誓》:“及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𢼸,明初諸本、泊如本、鄭樸本、重修本訛作“奴”。白,讀爲“伯”,長子。“氏”下缺一字,《歷代鐘鼎彝器款識法帖》摹作”,知爲“它”字,讀爲“匜”。

[80] 𪔈,明初諸本、泊如本、鄭樸本、寶古本、重修本、亦政本、文津本缺字;文淵本字左楷書,右篆書。《説文·女部》:“妘,祝融之後姓也。从女,云聲。𪔈,籀文妘从員。”大徐本𪔈”作𡤀”,此從小徐本補。

[81] 集成1484

[82] 僞器。器型爲壺。容庚《宋代吉金书籍述評》(容庚文集.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52):“考此器形制、花紋、文字皆不合,乃僞器。”又《懷米山房吉金圖》有宋僞器嘉礼壺尊,朱熹《紹熙州縣釋奠儀圖》亦有壺尊,與此殊同。參見李采恩《〈懷米山房吉金圖〉著録的嘉礼壺尊銘文模本探源》(美術大觀,2022,(10):111-113)。

[83] “飲”字从欠,今聲。《宣和博古圖》卷二十八《漢仙人不老鑑》有“渴飲玉泉飢食棗”文,其“飲”字作卡通人物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即此所仿。

[84] 文淵本、文津本注:“廬江李氏”。

[85] 元祐丙寅,公元1086年。野人,鄉野人。

[86] 縮,猶言“縱”。《儀禮·鄉射禮》:“十純則縮而委之。”鄭玄注:“縮,從也。於數者東西爲從。”衡,猶言。《左傳·桓公九年》:“鬭廉衡陳其師於巴師之中。”杜預注:“衡,横也。”

[87] 二方鼎,《左傳·昭公七年》:“晋侯有間,賜子産莒之二方鼎。”杜預注:“方鼎,莒所貢。”

[88] 今《禮圖》,聶崇義《三禮圖》。《三禮圖》卷十三《牛鼎》:“足上以牛首飾之。羊、豕二鼎亦如之。”

[89] 文,紋。隱出,隱起,凸出。《西京雜記》卷五:“趙后有寶琴曰‘鳳凰’,皆以金玉隱起爲龍鳳螭鸞、古賢列女之象。”

[90] 集成2717。當名“王子吴鼎”。文:隹(唯)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吴𢍰(擇)其吉金,自乍(作)飤(食)。其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眉)𦓆(壽)無諆(期),子=(子子)孫=(孫孫)永保用之。

[91] 飤,《玉篇·食部》:“飼,同‘飤’。”

[92] 飤,讀爲“食”。中山王𰯼方壺(集9735):“氏(是)㠯(以)遊夕㱃(飲)飤(食)。”𪔆,當釋”,从鼎,于聲,器名。《字彙補·鼎部》:𪔆古刊切,音干。《考古圖》有王子吴飤𪔆銘。案此字字書所無,惟《三蒼》云:‘鼎也。’”《香墅漫鈔》卷三《𪔆》:𪔆䵻,音干篲。《淮南子·説林訓》:‘水火相憎,䵻在其間,五味以和。’又食器,《考古圖》有王子吴飤𪔆銘。《三蒼》云:‘鼎也。’焦竑《石鼓歌》:‘辟雍横陳雜𪔆𪔊。’《字彙補》:𪔊”,與“䵻”同。’”並非。

[93] 2358。當名“宋君夫人鼎”。文:宋君夫人之𩞑(羞)釪貞(鼎)。

[94] 餗,當釋𩞑”。穆父鼎(集成2331):“穆父乍(作)姜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懿)母𩞑貞(鼎)。”吕大臨讀爲“饙”,見本書卷五《伯戔饙盦》。單育辰《釋图标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2013/1/23)以讀爲“羞”,“用爲膳羞或進膳羞之義”。釬,當釋“釪”,同”。

[95] 鈃,《説文·金部》:“鈃,似鍾而頸長。”又,《禮記·禮運》:“實其簠、簋、籩、豆、鉶、羹。”陸德明釋文:“鈃,本又作‘鉶’。盛和羹器,形如小鼎。”

[96] 1284。文:乙乍(作)。乙鼎(集1283):“乙乍(作)。”

[97] 寶古本、亦政本、文淵本、文津本注:“作毛”。

[98] 集成1237。文:弜。弜,族名。寶古本、亦政本、文淵本、文津本釋文作“戊”。


本文收稿日期为2025年7月7日

本文发布日期为2025年7月8日

点击下载附件: 2457費文彬:吕大臨《考古圖》卷一校疏並凡例.docx

下载次数:8

分享到:
学者评论

Copyright 2008-2018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版权所有 沪ICP备10035774号 地址: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27楼 邮编:200433 

 感谢上海屹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總訪問量:813452